信息技术教学切点的创意筛选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姜烨
[导读] 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契机
        姜烨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黎明小学 153000
        摘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契机,教师要注意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对教学提供更多设计参数。精选教辅手段、巧设合作活动、创新训练设计,都能够形成崭新教学切入点,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主动探索欲望,这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调度,筛选教学切点,可以形成教学的促进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切点;创意筛选
        引言
        教师在教学设计切点选择时,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巧设合作活动、利用网络构建、创新任务驱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认知基础,形成崭新学科能力。
        一、利用合作互动选择突破切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处理。特别是上机操作,对某些群体学生来说有更多困难,教师不妨为学生布设更多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互动性操作,集合集体力量形成重点难点突破,以提升教学促进动力。学生信息技术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形成更多互补,这样才能建立更多教学成长点。学生面对学习难题时,需要展开互动性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筛选,为学生布设更多探索性学习任务,制造出合作互动契机。在教学“复制和组合”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复制图块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先展示学生图画作品,并与学生展开具体图画操作:利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奥运五环标志。学生刚开始接触复制操作命令,还不是很熟悉,教师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组成四人小组,先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案,然后进行尝试性操作,看哪个小组表现更为优秀。学生听说要集体展开这项操作,都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已经掌握了复制技能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教师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分组设计,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对学生具体操作情况展开观察,发现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教师为学生布设合作学习任务,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优生发挥传帮带作用,给其他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教师讲解和演示有局限性,有些学生一个环节没有搞懂,就会形成学习阻碍。如果是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就会不一样,学生之间交流更为随和,互助作用也会更为突出。复制图块是极为简单的技术性操作,教师将这个操作技术传授任务交给了学优生,让学生互动学习,其生成效果更为鲜明。课堂教学任务繁多,教师科学筛选,给学生留下探索机会,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之间传帮带,相比教师直接传授有更多优势,教师对此需要有清醒认知。
        二、创新任务驱动选择知识构建切点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教师不妨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实践探索,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要求很高,教师给学生设定鲜明的任务,体现信息技术的生活运用,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建立立体性学科认知。小学生对信息社会属性有一定认知,教师展开针对性调度,学生感知更为深刻,其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
        三、利用辅助手段选择教学导入切点
        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筛选工作,活用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可以形成重要教学成长点。媒体展示、教师讲解、教师演示、问题投放等,都可以成为课堂导入手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科学布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启动机会。小学生对一些直感性的教辅工具有特殊敏感性,教师对此需要有清晰认知。唯有有效触动学生感官心理,才能形成崭新教学契机。
        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时,教师要对教学现状有统筹考量,以提升教学适配性。

学生对教辅手段有更高趋同性,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可以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如教学“WINDOWS窗口操作”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桌面,说说桌面设计有什么特点,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之中,对桌面构成特点进行分析解析。教师为学生做出直观操作演示,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顺利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很快就掌握了WINDOWS窗口操作的基本要领。特别是让学生自行探索窗口功能性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学习的启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教师示范操作,这是最为常见的引导方法,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做出更多调研和分析,及时切准学生学习思维,这样才能赢得学科教学的主动权。
        四、利用网络构建选择课堂训练切点
        信息技术教学启动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介入,给信息技术训练设计提供更多启迪,教师要结合学生网络应用基础展开教学训练设计,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之中建立学科综合能力。学校有网络教室,学生家里有网络终端设备,教师针对性布设信息训练任务,让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应用展开实践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感知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
        小学生对网络信息有更多好奇心,这是教学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展开相关学习,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如“保存作品”,教师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打开电脑,找到适合的位置,建立新文件夹,然后对图画作品进行保存。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很快就学会了保存作品的操作方法,并将自己喜欢的作品保存起来。为让学生对文件保存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进入网络,寻找一些喜欢的图片,复制下来,并保存在新文件夹。学生进入网络后,利用搜索引擎展开相关操作,获得海量图片信息,经过多重筛选,很多学生都找到众多喜欢的图片,并利用复制手段进行相关操作,建立起自己的图文文件夹。当学生对文件保存有了更深入了解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更多操作,让学生在网络上寻找歌曲、小说、视频等内容,经过一系列操作,保存这些作品。因为涉及更多操作技术,学生进入学习探究环节,课堂学习呈现热烈局面。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这些内容已经超出本课学习范围,教师没有做更多布设,但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了作品保存要领。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拓宽学生学习视野,让学生进入网络搜集相关信息进行保存操作,学生积极响应,其操作实践效果显著呈现出来。虽然借助网络进行文件保存操作超出了学习范围,但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剧烈的,教师抓住学生学习诉求展开教学调度,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探究的机会。教师适当点拨,留给学生更多探究空间,对全面提升学生信息学习主动性有重要现实意义。
        结束语
        综上,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特殊情结,但对信息技术理论缺少学习的耐心,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设计方法,活用教辅手段、巧设合作学习活动、合理布设训练任务、拓宽学科实践维度等策略,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相互融合[J]黄焕葵新课程(中)2019(05)
        [2]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马胜平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
        [3]巧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J]刘明贵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2)
        [4]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刘琳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201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