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高世会
[导读] 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当前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漏洞为切入点
       高世会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当前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漏洞为切入点,针对新时期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实施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思政课程,纺织类专业,素质教育
        引言;大学教育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中占据关键一环,其对学生思想与素质层面的培养能力,更加验证其存在价值。以素质教育角度出发,大学教育的重点在于立德树人,不仅要让每一位学生获取足够的专业知识,也要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政治思想。因此,大学阶段所推行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与素质教育工作充分融合,每一位专业教师均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让新时期思政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深入,进而不断提高大学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与能力。
        1、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纺织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其专业知识内容体系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因两者侧重点的不同而出现多重矛盾,同时,很多学生存在对教师与学校的不信任,对课程知识的不重视,也让整体教育过程相对脱节。
        1.1、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当前,我国纺织类专业院校在推行思政教学工作时,往往将文化教学过程与思政教学过程分开进行,思想教学的负责人往往也仅仅集中于某个或某些人,没有在教师群体形成整体性影响力量。这种单一性的教学过程,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本身的看法,也会因教学影响深度层面的问题,直接导致最终教学效果无法到达预期。同时,当前思政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缺少一定的灵活性,教材自身与专业课程存在一定的差距,直接导致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缺少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去学习思政教学相关知识。
        1.2、学生与院校的不重视,课程无用论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道路已走过多年,但是,很多院校对于素质教育以及思政教学的重要性依旧存在认知层面问题,学校领导与各专业教师对思政教学过程没有充分重视,专业课程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没有针对思政教学的相关体系进行一定的融合,也没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开针对性教学工作。同时,很多纺织类专业院校在思政教学课程与考核制度设置过程中,并没有将思政教学与文化教学放到同等高度,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其所记忆的内容往往也与考试相关。
        1.3、教学信任危机
        高等院校在推行思政教育工作时,往往存在教学信任危机,而这种现象不仅来自于学生与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固有现象,与来源于教师所推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很多思政教学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过于传统,甚至教师自身对于思政教学内容没有在思想层面做到高度融合,教学过程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情感层面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力与影响力,实际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这种来自教师与教学观念层面的负面因素,直接导致纺织类专业院校所推行的思政教学过程存在信任危机隐患。
        1.4、校园整体缺少思政教学氛围
        因宣传以及外界印象等因素,纺织类专业自身面临着招生难、报考率低等问题,甚至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课程不够了解,自身存在抵触与轻视等情绪,这种负面印象直接影响专业内部的整体学习氛围。同时,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往往也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课堂,与思政教学相关的各类活动极为匮乏,校园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与影响,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喜好程度,也让思政教学工作陷入困境。


        2、新时期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
        2.1、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整体思想与观念
        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新时期所开展的教学工作,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结合新时期学生所存在的特点,实施更为有效的教学宣传工作,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学生对专业自身了解与喜好程度,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渠道,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思想层面所存在的负面认知,提高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力。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针对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实施更为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寻找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问题,并采用更为有效的情感教学方式,提高课程整体效果,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的接收效率。
        2.2、提高教师群体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寻找思政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融合手段
        新时期所开展的思政教学与文化教学工作需保持紧密结合,而这种结合不仅仅体现在教材层面,教师自身也要在课堂中不断探索,创新改革教学过程与模式,提高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深度与相互促进效用。相关院校在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时,需全面提高教师自身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针对教师群体,定期开展思政教学主题研讨会与教育培训工作,让每一位专业教师看到思政教学工作对专业知识教学所带来的正向带动作用,让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思政教学观念。同时,相关院校在发展课程体系过程中,需不断针对所选教材进行优化,让教材内容与思政教学理念实现有效结合,并利用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在引发学生关注度的同时,提高思政教学对学生思想与行为层面的影响力。
        2.3、提高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渗透力,全面拓展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特殊活动,因此,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认可以及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有着极为直观的影响。当前,纺织类专业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不断提高教师群体对全新教学理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程度,定期开展教学模式探讨与分析,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更为有效且灵活的教学手段,提高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教学整体的影响,以及课程对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吸引力。
        2.4、定期开展思政教学主题活动,提高院校内部整体教学与思想氛围
        教学氛围对实际教学工作有着极为直观的影响效果,因此,纺织类专业院校在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时,需积极拓展教学范围,让原本处于课程上的教学过程转移至整个校园,全面开展各类专题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醒的认识到专业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并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接受思政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最终从其自身本能角度提高对专业以及思政教学的认可。另外,院校内部可鼓励学生实施各类创业创新项目,提高学生对教师与专业的观感,提高学生对学校自身的归属感与信任感。
        2.5、注重实践类教学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注重教学评价体系合理化与科学化
        思政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而不是对知识的单纯记忆,需要让学生从情感层面真正感受到思政教学,并在自身认知层面形成正确的思想与素养。另外,对于传统学分制考核体系需实施更为针对性的改革工作,学生的各类表现都会对其最终的考核结果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关键词:综上所述,纺织类专业院校在开展思政教学工作时,需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学本体的认同感,扭转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思政教学过程的印象,从情感层面对学生实施更为科学的培养过程,提高学生对专业自身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强化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使其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断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与改革。
        参考文献
        [1]陆赞.新形势下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新路径[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4):103-104.
        [2]郑冬冬.新形势下纺织新材料使用问题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0):35-36.
        [3]宋波,刘芳,陈焕明.新形势下纺织印染企业做好环境保护的路径[J].山东化工,2018,47(03):145-146.
        [4]许欢.新形势下,纺织服装进出口检测如何突围?——访天纺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学蕾[J].中国纤检,2016(09):56-58.
        
高世会,1980年4月,男,汉,河北石家庄,副教授,博士研究生,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纺织生物技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