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教育视角看初中教育改革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温晓钰 杨晓俊
[导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
        温晓钰 杨晓俊  
        山西省文水县实验中学   032100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就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初中阶段的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义务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高中乃至于大学的学习都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基于素质教育的视角来对初中阶段的教育进行改革至关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理念
引言
        随着我国初等教育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教育资源的开发是要促进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然而据我国学生综合素质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中学阶段的学生,人文精神与素养滞后、身体健康质量也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化。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该文就中学素质教育要凸显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单地说,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在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有着更强的综合性。在教学当中,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未来的潜力为基础,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传授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在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精神品质。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也同样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品质以及审美素质与劳动技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从最早提出至今已经过了二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初中阶段的教育是该项改革的突破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教育改革分析
        (一)合理设置层次分明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参与进学习活动之中,才能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但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为了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需要构建高效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层次分明以及条理清晰的教学结构,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逐渐由浅入深,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彻底加法出来,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所学知识的内涵与真谛,进而构建高效初中课堂。
        (二)重视课堂交流
        在课堂交流方面,作为初中教师而言,首先,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将品德教育、实践能力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点,及时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有全面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其次,教师应当不断充电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或继续教育,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应用全新教学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的思想与认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最后,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主动性的思维模式,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更加提倡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进知识的探究之中,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开展初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打造探究性课堂教学,全面剖析教学目标,以此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将价值观以及情感目标不断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性与针对性走进课堂学习中,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从而推进高效初中课堂的构建
        (四)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可以在错误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加强引导,让学生强化自我控制,养成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的说教教学方式,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互信,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具体的引导方法上,教师需要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基于已经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来正确规划近期、远期的学习目标,形成明确的学习方向。在班级、年级组内建立起多层次的管理队伍,设立自主管理组织,明确各个组织的具体职责。换言之,也就是要进一步细化班级组织,分别进行班级班风管理、纪律检查管理、课外活动开展管理,与相应的奖励制度实现对应,让学生都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五)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为此,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中,教师要保证各成员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方法等的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学科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部提出的学科素质培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信息时代,教学模式需要突破传统理念,不能一味采用“一言式”的教学方法,应当以多互动,勤交流的方式,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和疑惑说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学生会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对知识提出质疑,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对待学习与生活。回归学科素质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学校通过教学理念的革新,帮助与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获得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谦卑的人生观,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上的锻炼帮助其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应对未来艰苦的学习生活,作为其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挣脱现实的束缚,以知识丰富自我,获得更高尚的素质教育。
        (七)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评价更具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将考试成绩看作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指标,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在考核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步幅度以及考试成绩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综合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考核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既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
结束语
        在前文分析中不难发现,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仍然以素质教育为主,所以对学生素质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基于初中阶段教育的特点来进行教育改革是广大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阮征,卫德彬,陈方勇.基于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微课教学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4):57-60.
[2]周萍.初中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林区教学,2018(12):83-84.
[3]杨艳秋.关注核心素养,提升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C].2018:1412-1413.
[4]娜仁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实践[J].华夏教师,2018(34):93-94.
[5]肖骏龙.核心素养下初中教学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