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罗曼玲
[导读] 对当前初中德育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
        罗曼玲
        成都外国语学校   611731
        【摘 要】 对当前初中德育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当前德育价值取向的核心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在当前的德育价值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名誉性因素。为保证初中德育教学价值取向能在学生中树立一个更加客观的形象,并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本文从多方面对当前初中德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字】初中德育教学;价值取向;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变化,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国教学课程的不断创新,相关的德育课程也在不断地建设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当前初中德育教学的价值取向也随着实际情况在不断变化,但其中最根本的核心理念并未改变。从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和心理特征来看:如果缺乏德育教学,任由叛逆的性情蔓延,很容易造成扭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此,学校必须正视德育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规范行为,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德育教学价值取向现状   
1.德育价值取向的核心是传统美德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久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虽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我国人民一直保持着较为良好的传统美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爱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多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初中生的德育价值取向不仅会受到家庭的影响,还会受学校教育及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好的习惯风气会一直影响着他们,所以,应将传统的德育价值作为当前德育德育价值体系的核心,并促进学生注重团结和家庭和睦。  
2.当前的德育价值体系不够稳定  
        新时期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思想潮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德育价值取向。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很多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且不具备较高的判断力和较为准确的道德标准,很容易出现道德观念相互矛盾,导致学生在理解相关道德标准时容易出现观念混淆或不能理解的现象。第二,当前初中生的德育价值判断具有较高的个性化和情绪化,因识别能力较低,所以有些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道德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初中生的德育价值体系的稳定性和系统性较低,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状态。   
3.当前德育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功利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思想多元化潮流的影响,当前社会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受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甚至还有一些传统德育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歪曲。在初中生中,很多初中生的思想观念都比较单纯,很容易受到身边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影响,此现象的主要表现是当前很多初中生的德育价值观念呈现出较高的功利性,认为任何事只要付出就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回报。除此之外,在评价德育价值目标中也会表现出价值取向功利化,因为初中生没有较为清晰的价值责任感,所以更多注重自身利益和个人发展,并且也缺乏相关的合作观念,没有较强的团结意识。如果不及时改正,很容易出现初中生道德缺失的现象。
4.德育教育缺乏家庭教育作为辅助
        经过调查走访发现:作为初中生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思想他们认为“德育教学是学校的事,而自己只需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好了”;另外也有一些家长觉得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让家长参与教育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无能的表现。更有一部分不负责的家长,常因工作忙而忽略了对于孩子的监督和教育。因此,学校与家庭始终无法实现对孩子进行同步德育教育。

  
二、有关德育价值取向的实践路径 
1.增加德育元素,创新教学目标   
        当前,我国很多初中的教学目标都主要集中在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及对其专业的有效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也只是盲目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灌输,并不注重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真正了解,很多老师忽略了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在制定相关教学计划时,没有加入足够的德育元素。所以,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改进,加入德育元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在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贯彻落实德育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运用相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进行有效深化。为有效解决当前初中生德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和功利性特点,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爱国主义和乐于助人的因素,并使用适当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此更好地建立德育价值体系。   
2.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加强培养力度  
  在初中生形成正确人格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有人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防止思想上出现较大的偏颇。在初中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力度,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构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保证初中生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在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价值观,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融入美术、音乐等元素,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相关课程与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更好地落实相关德育教学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取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思想和文化的继承与融合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且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华夏民族流淌出的最新鲜的血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主动性。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自身学习到的传统文化全部讲授给学生,还要加强与德育教学的结合力度,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树立更加正确的德育价值取向。当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要注意结合实际课堂情况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相关教学手段,并筛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然后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融合,以有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加强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从管理层开始,注重德育价值取向,并且沿着现实、方法、哲学、评价基础进行。尤其是哲学方面,它是德育教学得以实现的源泉。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与实践中,我们必须正视社会意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初中生的所想、所思及可能失范的问题产生的源头。其中,学校、家庭与人际关系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对此教学工作者应该努力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做好同学之间的人际交流。
5.整合具体事物开展工作
        从初中德育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生动的案例对教学效率具有极大的影响,当然在选用生活案例时必须注重经验范畴和认知水平。反观现行的很多德育工作者,没有整合实际情况将工作上升到集体主义是很不明智的行为。对此,在开展群体性德育教学工作时,应该整合身边事物以及典型故事,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精神洗礼。 
总结   
        初中生是祖国的栋梁,也是祖国的希望,关乎着我国日后的发展,为了保证他们有更好的价值取向,教师需要做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为了保证德育教学工作做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新相关教学手段与思想,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教学平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罗剑宠.初中德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党林秀.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  
[3]张绍军.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到课堂走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韩磊.“互联网+”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刍论[J].成才之路,2018(8).   
[5]谭静.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全程融合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