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刘玮
[导读] 现阶段,社会经济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刘玮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摘要:现阶段,社会经济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质量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为此对医疗保健有了更高的要求。且质量时代对我国当前护理领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此,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刻不容缓。然而在实际教育中,高职院校通常对医学理论与医学技巧更加重视,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鉴于此,文章详细论述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可以为行业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为高职院校更好的培养护理人员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影响因素
        
        前言:如今,人们逐渐重视起医院医疗质量与服务质量,为此,医院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并掌握同病患沟通的技能,以全心全意为病患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培养医院护理人员培养的阵地,高职院校一定要清楚认识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并将职业素养教育内容引进到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端正专业服务态度,丰富专业情感,树立职业价值观,规范职业行为,使其能够快速顺利成长为一位优秀的护理人员。
        1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影响因素
        1.1资料
        我们对某省的四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其中有100名教师,600名护理专业学生,还有此省、市、县共30家医院,共发放600份学生问卷,100分教师问卷和30家医院问卷,最终全部回收,有效问卷率100%。全部问卷编制以前任研究为基础,并分析调查了高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通过百分比统计法对问卷获取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然后把讨论结果和问卷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对当前高职护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1.2结果
        1.2.1几类主体忽视职业素养教育
        在对高职学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可知,大多数教师会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重要性,然而,学生能认识到重要性的比率会大幅度减少。1)在专业选择上,一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没有遵循个人意愿,基本是父母意志的选择。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由于个人想法选择护理专业的比例占35%,一些学生原本就对护理行业没有兴趣,所以,就欠缺一些对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的动力。2)护理工作原本就比较辛苦,岗位压力非常大,从而导致其对职业素养缺乏一定的重视度。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缺乏明确性,加之护理岗位辛苦,这些都使职业素养教育困难重重,此外,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注意医学文献、病情讨论和观察病人的现象。
        1.2.2职业素养教育内容、方式没有进行系统科学规划
        客观上来讲,由于高职护生在专业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教育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陈旧,为此,会使素质教育的实际效应受到影响。据调查,75%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为职业素养教育中最佳的方式,这代表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学校依旧以教学授课为主,学生缺失了素养教育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没有实质性影响。在调查的卫生职业院校中,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有:开设医学伦理课、职业道德讲座、专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总体而言,职业素养教育途径单一,一些仅开展了几堂讲座,一些也只限于讲授一些针对性的公共课程,一些让学生自主学习,还有一些认为学生只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就代表完成了职业素养教育,大多数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方式、内容和实施途径中缺乏一系列系统科学规划,所以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策略
        2.2构建以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整合专业课程。为加强各学科的知识联系,学校可以突破学科界限,将专业课程进行适当整合,如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融入人体形态学中,在综合实训中成功纳入急诊护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培训模块。

2)为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技能进行充分掌握,则需增加如顶岗实习、综合技能训练、毕业临床实习、护理技术实训等实习实训课程。3)设置人文课程。职业高校结合职业素养教育需求,增设可提升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人文课程,比如,唐诗宋词、人际交流技巧、公共关系等课。4)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学校适当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如人文讲座、护理礼仪风采大赛等活动。
        2.2设置生命教育必修课程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需要设置生命教育的必学课,引导学生爱护生命,并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进而可以成功形成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生命教育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述生命的故事,让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从而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珍惜生命。教师不但可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生命教育知识,又可以通过个体心理辅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以此增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并且还可建立志愿者队伍,使学生通过课外时间开展献爱心活动。此外,在生命教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将护理职业理念、人道主义精神培养融进其中,此种方式方便学生毕业后在护理岗位汇总更好的拯救和呵护生命。
        2.3在医院见习中培养职业素养
        对于护理专业实训而言,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医院见习,通过到医院实习便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操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医疗卫生行业规律与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更好了解,用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提高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建议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医院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病人,形成职业道德意识,加深对职业道德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实习情况,向学校反映学生专业素质的不足,使学校充分掌握医院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护理人员授课,让学生积累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找到自己与优秀护理人员在专业素质上的差距,明确学习和提高的方向。与此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中老年人健康服务活动,如保健知识讲座、护理知识宣传等活动,为学生增强护理职业责任感提供实践平台。
        2.4营造职业素养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要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职业素养教育中,进而成功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崇高的职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观念。新生刚入学,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体验,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在班级管理上,通过张贴护理名言、介绍先进事迹、召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班级职业文化建设,让职业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学校还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发明护理用品,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的职业素养成长环境,使学生对护理职业有更多的认同感,最终实现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培养。
        结束语:
        一言以概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应不断强化专业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进而成功培养出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护理专业素质教育应渗透到课程体系建设、礼仪修养教育、生命教育、医院见习、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情感,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瑞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现状调查与培育路径研究[J].今日财富,2019(24):209-210.
        [2]钟焱,曹伏明.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及培养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2):59-62+66.
        [3]廖仲萍.职业道德教育视域下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仁爱精神培育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4]杨金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2):53-60.
        [5]邓媛.湖南省三年制高职护生职业价值观与学习动力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4.
        [6]邱建明.中职护理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D].鲁东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