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杨海燕
[导读] 计算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版块,贯穿于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
        杨海燕    
        四川省阆中市白塔小学校     637400   
        摘要:计算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版块,贯穿于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而低年级刚好是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所以更要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学生好动、耐力差,面对枯燥的计算,很容易走神和混淆,这就加大了计算的错误率。因此,要想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就需要不断提升计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能力关乎到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也能锻炼孩子们观察、注意等能力,也能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加上低年级孩子是刚接触计算,所以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1造成低年级计算能力薄弱的原因
        学生出现计算能力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计算的速度慢,一旦需要计算的数量多,就不能立刻反应过来。而且有部分孩子,字迹非常的潦草,很有可能把0写成6,加上粗心大意,这也就影响计算的准确性。还有部分孩子,不认真审题,加上自身认识的汉字有限,又不认真听老师读题目,所以出现错误。当然也有很多孩子,算不清,也算不明白,这是因为本身根本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从而敷衍和误答。同时,有些孩子,口算和估算能力极差,并不能立刻反应过来,也无法对结果进行一个大概范围的限定,这也就导致后期计算能力差。
        2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探析
        2.1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计算是十分枯燥的,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想要静下心来做数学计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要想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就必须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计算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爱上计算。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现场景:图书馆有55人在看书,走了24个人,又来了26个人。这样的动画形式,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计算的复杂,从而理清计算的顺序。
        当然也可以利用各种游戏、故事或是儿歌来调动兴趣。比如说在学习数的分与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拍手游戏以10的分合来示范。教师可以问:“刘明明,我问你,我的4拍几?”学生边拍边回答:“刘老师,告诉你,你的4拍6。”像这样可以根据内容的变化调整游戏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熟练度来改变节奏的快慢,也可以是学生个别答、小组答、师生问答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这样简单又好玩的游戏,能调动低年级孩子们的热情,让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地掌握计算知识。比如在学习估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相关的方法编成孩子们喜欢的儿歌,这样的方式远比死记硬背好得多。


        2.2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其实在平常的计算作业中,很多孩子会出现写错了、漏掉了、看错了等现象。这就需要在平时,养成认真读题目、慢慢书写、稳中求得数的习惯,还需要养成及时检查、认真验算和有错必纠的习惯,更要注意书写的格式和整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思路清晰、步骤明了地表达自己解题方法。
        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加减乘除后,很容易把“+”和“÷”或是“×”和“+”进行混淆。像把“35-7=”看成“35÷7=”,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相同的。如果想要预防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加减法学习的时候,就要训练学生计算的时候在心里默读算式,而不是盲目地写答案。然后在混合运算的时候,继续要求孩子们默读算式,分辨清晰每个运算符合,再用画线的方式把计算的顺序标出来,这样长久地训练,慢慢就会养成不易出错的习惯。
        同时,低年级已经要求列竖式或是用递等式计算,那么这些计算的格式会陪伴我们很长时间,这就需要孩子们慢慢书写,确保工整规范。特别是数字之间的间隔、运算符号等要美观适宜。比如书写递等式时,教师就可以要求数字写在什么位置,符号写在什么位置,然后用什么样的线条来标注步骤,占几行。如果写错了,该怎么修改,修改在什么位置,在草稿本上该怎样书写,该怎样进行验算等。当然一、二年级的孩子反应肯定没有那么快,也不是一两次训练就能明白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慢慢地进行规范,
         2.3领悟算理提升能力
        如果孩子们明白了计算中的道理就能知晓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就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计算。教师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具或是生动的动作语言,让学生在实际动手中理解计算原理,从而锻炼数学思维。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小棒,用小棒摆出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了,就捆成一束,放到十位上。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就能明白个位上满十,就要在十位上进一。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准备6个小星星,如果分成2分,正好可以平均分。可是如果有7个星星,要分成2分,那该怎么分嗯?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当不能平均分,多了的时候,就会有剩余,再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边摆弄星星,边列算式,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理解为什么商是3而不是其它的数。像这样,在学生明白算理后再进行计算,就能事半功倍。
        3结束语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教师不应只是靠反复地题海训练,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激发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计算能力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庆.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J]. 教学考试, 2017, 000(027):172.
        [2] 金淑君.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6).
        [3] 汪桂英.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当代教研论丛, 2017, 000(009):6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