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慧
青海省刚察县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
摘要:想要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以及学习动机不强等因素,初中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初中生地理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地理学习习惯;培养对策
1初中地理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学习兴趣缺乏
初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的地理知识有经纬网、地形图的判读等较难的部分,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被“难倒”,极大地影响学生对后续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地理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学生对地理学习容易感到畏难,没有养成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导致地理学习习惯较差。
1.2学习动机不强
学生缺乏比较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没有意识到地理学科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设定积极的目标,这也是影响学生良好地理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初初中生刚接触地理学科,许多学生在此之前对地理没有任何了解,不清楚学习地理的意义何在,导致地理学习很被动。如果学生具有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那么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动机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调节和监控,使学生朝着既定目标不懈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中生地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1勤做笔记
笔记是帮人记忆的工具,如果说人的大脑是一座储存知识的仓库,那么笔记本则是知识仓库的使者。知识在于积累,地理学科而言更是如此,知识广而杂,更需要长久的积累。学会记笔记是初初中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更应成为学生的习惯,主要包括听课笔记和复习笔记。例如地理课堂的听课笔记主要记重要的、关键的,例如老师的板书、事例和总结。但记得时候需勤于思考,哪些听懂了,哪些没懂,多做标记,不能使笔记成为形式化和课堂的录像带。
2.2注重授课语言正面强化学生良好习惯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方面有些不当,例如普通话较差、评价学生时多批评,很少正面鼓励,结果导致师生关系出现不和谐,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初中缺少教学媒体,语言是表达和传递信息主要方式。因此初中的地理教师可以参考以下这点,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导语多以学生为中心,可采用设疑式的、诗词式的、音乐式的等,但是导语不宜过长,应简明扼要富有吸引力。
2)对学生的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肯定学生成果。地理教师的表扬,对学生塑造某种习惯起到正面强化的作用。
3)课堂提问语要求较高,也是比较讲艺术性的。提问时语气尽可能委婉,带有疑问时的语调,同时提高声音,以便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设置也需合理、难度适宜富有启发性。
2.3构建开放课程,培养实践习惯
地理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是开放化的,地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例如在讲授地球仪和经纬网部分后,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模型,深化对经线、纬线、地轴和极点等特点的认识;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时,利用乡土资源设计选址、选路线的活动,也可以运用橡皮泥、塑料等物品制作地形模型。
在有条件的学校,地理老师也可以将地理课带出教室、带出学校。例如讲授山体不同部位内容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当地一座山脉,通过实物景观帮助学生辨认生活中的真实事物,既是深化地理理论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讲解气温降水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大气环境监测站或气象台站,尝试使用雨量器、百叶箱等测量仪器,亲身体验气温和降水量的测量、风向的观测等。总之,地理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授课,它可使用开放多元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将课外的资源引入课堂;也可以是让师生走出课堂,切身参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勤于地理实践的习惯。
2.4 联系生活教学,培养观察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地理教具等为学生创造地理观察的条件。例如在讲授天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近几天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天气变化,然后通过模仿天气预报的模式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在讲述世界地形的时候,展示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图片之后用语言描述五种地形类型各自特点,然后通过收集到的学生家乡地形图片,让学生判断自己家乡属于什么地形。通过频繁引用生活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便会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地理现象、观察地理事物,良好的地理观察习惯就逐渐形成。
2.5 精心设置问题,培养思考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情境教学,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时,教师可以设计野外寻宝的活动情境,设置关卡、分配任务,让学生分成小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合理设计野外寻宝路线、选择安营扎寨的地址、寻找宝藏藏匿处。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思辨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地理问题,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例如在讲授世界的人口这一节,教师可以展开“人多好,还是人少好”为题的辩论活动。在讲授世界的聚落这一节时,可以开展“城市好,还是乡村好”的辩论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思维碰撞来讨论世界人口增长问题,分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特点、差异等。思辨活动需要学生较强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地理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
3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精心设置问题,培养思考习惯;联系生活教学,培养观察习惯;构建开放课程,培养实践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授课语言要正面,进而强化学生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龙文.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策略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
[2]. 袁玲,卢晓旭,张梅.改进地理学困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以成都市棠湖初中初中生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