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娜
荣成市世纪小学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不可忽视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避免的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和自身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我们要积极认真的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当成一种使命,一门艺术,勇于实践,大胆开拓,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完善发展,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夯实心理基础,迎接各种挑战。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途径
荣成市世纪小学经过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途径,下面是我们学校的几点做法:
一、强化教师心理素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先决条件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最终影响教育的成败。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却往往不能及时体现其成就,受到公正的社会评价。这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造成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心烦易怒,对学生缺乏耐心等心理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可以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因此,强化教师心理素质,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保障,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关键。
我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编辑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让教师学习,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汲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强化教师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作为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我校按市教育局文件规定,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程内容包括了坚强意志与挫折教育、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教育、人格养成教育等。课程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由课堂向外延伸。每周每班1课时,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及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要求每个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每学期除了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外,至少得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公开课,并像其它学科一样,将备课纳入常规管理。
三、进行学科渗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阵地
学科学习,是学生所有活动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的学习成绩和期望值之间产生的差距造成的挫败感;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填鸭式教学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烦……种种事实表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中下功夫,进行学科渗透。
(一)开展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心理学者沈德立认为,学生对自己的监督、控制、调节、反馈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掌握的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的潜能,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让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忽视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仅靠老师的单向传授,即使改善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仍然不容乐观。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这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课堂更高效。
(三)利用教材人格化教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编制的,其间所包蕴的心理教育内容更是丰厚的广泛的,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充分的、有意识的利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的利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语文第二册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教育了学生要学会感恩;第六册中《她是我的朋友》培养了学生对朋友要真诚无私奉献的品质;第九册中《慈母情深》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母爱……因此,在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小学生的情感正处于逐渐发展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同时,我校还充分利用教案评比、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等契机,深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思想。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否达成,以突出学生情感认知的变化,让教师们以良好的师德和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
四、个别咨询与心理辅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
(一)心理咨询室——心灵避风的港湾
学校在校园格局调整,教室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仍旧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专门的辅导室,安置了档案柜、电脑、沙发等设施,给予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极大的支持,同时也方便保存管理相应的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制度都齐全规范上墙,心理教育教师严格按照规定每天定时开放,为学生细致服务,得到学生们的一致喜爱与认可。
(二)心理健康档案——心理辅导的依据
咨询与辅导是达到学校心理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兼职老师在心理咨询室接待来访学生的咨询或预约,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各种形式及时必要的咨询、辅导,做好详细记录,并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学生隐私。实践下来,不仅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还能有效利用资料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使得更多同学了解到这样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
(三)心理宣泄室——回归好心情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心理重获平衡的场所。在心理咨询室旁边,我们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简洁明快的装饰,让学生有回归自然的感觉,不倒翁、沙袋、放松椅等设施可以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采取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校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宋晓娜(1981-),女,汉族,山东省荣成市,本科,荣成市世纪小学,二级教师,大队辅导员,研究方向:小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