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传统剪纸工艺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4期   作者:王俊杰
[导读] 传统剪纸工艺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韵味
        王俊杰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铜仁市   554399
        摘要:传统剪纸工艺具有厚重的文化艺术韵味,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积极的融入传统剪纸工艺,可以帮助幼儿陶冶情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还能有效传承中国民间的传统剪纸艺术。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活动;传统剪纸工艺
        引言: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而传统剪纸艺术经久不息、延续至今,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历史风貌、继承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剪纸工艺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一)传统剪纸艺术存在的特征分析
1、形象上浮夸精炼
        “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传统剪纸艺术,剪纸艺术除了是艺术家对生活及自然的展现,更将他们的个人情怀寄托在了作品上。因此,剪纸艺术常采取抽象手法,虽不重视形似,但神似更胜一筹。变形、夸张是创作剪纸作品的常用手法,所以剪纸艺术在形象上具备了浮夸、精炼的特征。
2、色彩上纯洁亮丽
        化简为繁是传统剪纸艺术色彩方面的主要表现特征,并且在对比色方面热衷协调。重视用色比例调整。同时,创作剪纸作品时,大众常忽略物体本身色彩,会根据自我主观臆想、物体特征重现选择颜色。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剪纸用色是红色,但是它却能表现很多如小动物、花、人物等物体。所以,传统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一定要考虑剪纸的色彩特点,这样才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出色彩的独特性。[1]
3、造型方面平面化
        研究发现,传统剪纸艺术造型呈二维装饰性特征。因为剪纸艺术的主要材料选用了平面纸张,所以在创作期间对复杂、立体内容的表现难度较大。同时,通过纸张创作期间,大众会将物体形态化繁为简,采用单一的线条呈现物体。另外,剪纸艺术者能在同一平面放置不同时空的物体。因此,传统剪纸艺术具有典型的造型平面化特征。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融入传统剪纸工艺的实践主题想法
        通过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得知“做好条件与机会的创造,引导幼儿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感受、体验美,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及创造力,诱导幼儿通过内心对美进行感受、发现,用自我行为对美进行创造、表达,才能助力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的组织设计中融入传统剪纸艺术期间,可以结合幼儿参加婚礼及过节期间实际看到的各类剪纸“喜”字或窗花,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借助传统剪纸工艺潜在的文化艺术背景及韵味,采用传统剪纸为着力点,结合“发现—发展—创造”的规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组织“趣味剪纸”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趣味剪纸”主题实践活动课包含欣赏剪纸、学习剪纸、创作剪纸三个模块。

[2]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剪纸工艺的实践方法
1、欣赏剪纸调动幼儿兴趣
“兴趣才是最佳的教师”。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可设计艺术领域的“民间文化-剪纸”活动,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剪纸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剪纸文化充分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不同创意性剪纸作品的好奇心。比如设计语言领域活动“猜一猜,如何剪”,以此为学生培养利用感官观察、倾听、思考、实践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剪纸工具及技巧使用方法进行有效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我看到的最美剪纸”调查活动,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对美丽的剪纸图案进行搜集、绘画记录。家长要配合教师及幼儿,采用文字叙述形式记载幼儿搜集资料的过程,从而配合幼儿园构建家校教育合理。同时,教师要在班级组织“剪纸何处最美”活动,要求幼儿通过语言表达分享自己对剪纸的看法、感受,帮助幼儿培养艺术思维能力。组织剪纸活动早期,教师要做好环境的创设,如在班级打造剪纸活动墙角,为幼儿提供剪纸实践操作空间。
2、学习剪纸,保持兴趣
教师组织教学时刻采取“头脑风暴”形式对幼儿在剪纸活动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罗列,然后基于此制作“剪纸知多少”任务清单,最后,教师可以结合任务清单组织“我像大师学剪纸”亲子教育活动。在亲子教育活动组织中,教师要做好家长及社区资源的利用,鼓励家长或亲自带领学生去剪纸艺术馆学习,通过实地观摩剪纸魅力,为幼儿培养灵敏的美捕捉能力。最终,教师可利用班会时间,要求学生一起分享观后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探究的机遇,要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可组织“剪窗花”、“趣味剪纸”等教学活动,为枯燥无趣的剪纸活动增加趣味性,使其成为有趣的游戏活动,以此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可以实际各类游戏情节,通过情节限定,引导幼儿在游戏探索中潜移默化的实现教育目标。同时,教师在传授剪纸技法时,可以结合剪纸技法特征创造儿歌,通过儿歌形式,让学生记忆、掌握剪纸技法,如“剪尖要如麦尖,尖而挺拔;剪方要如瓷砖,整齐有力;剪缺要如锯齿,排列有序;剪线要如发丝,粗细均匀。”[3]
3、剪纸创作,感受乐趣
剪纸教学活动后期,幼儿学生对剪纸技法的运用已经比较熟练了,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根据要求、结合图纸,熟练的制作剪纸作品。为了巩固教学成果,为幼儿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就必须为幼儿预留足够的空间。此时,教师可组织“创意剪纸”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加剪纸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然后,教师可在班级组织“剪纸作品公示”活动,教师要协助幼儿对剪纸墙角的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并由教师提供展览板,幼儿则需要在教师帮助下在展板上张贴剪纸作品,从而利用该过程让幼儿了解、感受剪纸过程中蕴含的剪纸文化,并帮助幼儿培养自豪感、自尊心。
最后,教师要坚守“以生为本”理念,引导、赞美班级中剪纸作品较好的同学,鼓励他们用新创作的剪纸作品美化班级,帮助幼儿感受美好事物带来的情感乐趣。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融入传统剪纸艺术时,应结合剪纸艺术特点、学生特征、教学要求等,以创设剪纸活动为抓手,组织主题系列活动,诱导学生理解、掌握剪纸艺术及技巧,才能帮助幼儿培养剪纸能力、实现传承民间剪纸艺术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区域游戏中幼儿民间剪纸艺术的指导策略[J].姚慕霞.科普童话.2018(45):96
[2]浅谈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与应用[J].陶密.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4):32
[3]让民间剪纸艺术走进幼儿活动[J].黄婷婷.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9):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