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丛丛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文化和艺术的飞速发展,全民对于音乐鉴赏的观念都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教育行业,音乐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高年级的音乐教育,通过让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倾听经典乐曲,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赏析和审美能力,给予了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意味着要完成素质教育下的学科目标,更代表着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的能力。本文将分析和研究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和探索,达到较高的鉴赏水平,希望能够对教育事业有所帮助和改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审美能力;艺术鉴赏;途径和策略;
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作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和正向的影响。音乐具有其独特的作用,能够舒缓心情,放松身体,改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对音乐有所认知,促进审美能力的真正提升。作为一门用音符表达情感和价值的学科,联想和创造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进行音乐鉴赏时,要以教材为媒介,以乐理知识为依托,把握作品中传达出的中心思想和情绪,学习如何用音乐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态度。以下主要围绕着开展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的意义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高年级音乐教育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培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整体教育水平,对于建立健全社会精神文明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在音乐课中不仅能够对乐理知识进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韵律、节拍、词曲等的理解。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将音乐发展成自己的爱好,是提高个人音乐素养的有利条件。因此,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艺术细胞的唤醒,更是培育音乐素养的快乐享受,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快乐中提高审美能力。
(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年级的音乐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是融合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不仅仅是乐理知识的讲述,也不是各种作品的堆砌,而是对乐器、舞蹈、异域文化多种知识的整合。在丰富的教学表现手段中,学生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够提高想象力,在没有实地感受的条件下对作品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猜测和想象,比如《野蜂飞舞》,教师通过播放或展示这一经典作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创造力。
(三)能够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
在高年级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学生进行“班级演奏会”,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比如,发挥学生的乐器特长,根据西洋乐器和东方传统乐器进行分组,组成各自的乐团进行排练和表演,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纪律性。
(四)弘扬爱国情怀
面对多元文化逐渐进入我国文化体系的现状,弘扬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势在必行。科技的发展使一些低级甚至劣等的文化进入了学生的视野,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号,积极地进行干预和纠正。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爱国歌曲进行展示,让学生主动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的举步维艰,能让孩子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培养高年级学生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运用新媒体网络进行音乐教学
教师应该利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加强高年级学生在音乐 学习中的审美能力,融入图片、漫画、故事、小视频以及微课等形式将音乐理论进行讲述和拓展。例如,在学习《剪羊毛》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历史进行背景拓展,教师可以将音乐知识的理论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加深他们的记忆。
(二)注重探究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还应该着重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帮助他们形成对于音乐的整体感觉和观念。当作品在进课堂分析时,学生要从时代背景、人物故事、主题传唱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和表达。在之后类似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时,学生就会有表达的经验,知道什么样的主题之下应该进行怎样的表达才能将其艺术价值和自身魅力散发出来。
(三)在音乐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针对一个作品启发孩子们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自我理解。当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手工制作茉莉花模型对教室进行布置,利用白色的元素象征茉莉花的花语,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歌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典型的“歌伴舞”,改编和创造新的音乐作品,活跃课堂氛围,共同探索音乐的综合表现形式,寄予音乐作品独特的魅力和情感。五、创编音乐剧,进行趣味性的表演训练
在当前艺术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上,音乐剧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和重视,以唱歌为主,结合教材进行音乐剧的改编,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加强学生对音乐教学探索的兴趣和共同参与的能力,能够培养了学生表演甚至是=是写作方面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其次,选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剧题材也非常重要,可以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中选择材料,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灰姑娘》、《海的女儿》等,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制作道具、改编台词、分配任务、自导自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之间互相打分和评价,努力开拓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既能优化课堂结构,又能使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寓教于乐。
结语: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是提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小学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内,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依赖于这一时期进行培育和发展的,因此,教师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结构,弥补自己在之前的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漏洞和不足,对那些在音乐课堂中表现积极的同学给予关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表现自己,提醒他们展示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悟,为将来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颖.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2:140+142.
[2]张瑶.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9,3907:181+184.
[3]陈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探究[J].教育观察,2017,624:128-129.
[4]邱健.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8,3811:177.
[5]陈宁.浅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