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四川省射洪市第二小学校,四川 射洪 629200
摘 要:结合我校小学一年级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我得出培养小学低段孩子注意力比较有效的四个策略,即故事:知识点与故事性的对接,将低段语文课本上简单却枯燥的知识点与编成故事趣味教学;诵读:语感与音韵美的熏陶,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文字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孩子注意力;游戏:认字与愉悦体验的融合,将枯燥的识字融入到愉悦的游戏环节中;奖惩:表达欲的物质吸引,利用奖惩的物质吸引鞭策孩子集中注意力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注意力;培养
On the 1-3 Graders’Development of Attention in Chinese Classes
--Illustrated by 1st Graders in No. 2 Primary School in XX
Yang Fang
No. 2 Primary School in Shehong, Shehong, Sichuan Province, 6292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teachers in Grade One, there’re 4 ways of developing 1-3 graders’ attention in class----stories, combining boring knowledge with stories; reading aloud, putting sense and rhythm; games, integrating characters and reading; rewards, attracting students’ attention with rewards.
Key words: Chinese classrooms; attention; development
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同,5-6岁儿童的注意力有12-15分钟,7-10岁为20分钟。[ 檀竹生.陈家宝.让孩子在玩中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08):29-30.]但一课时远远超出孩子的注意力时间范围,如何培养儿童注意力一直被教育界放在重要位置。除了中国学习能力研究院的郭教授提出了培养孩子注意力的50种方法,社会各界还研究出了“专注力100个小游戏”、5分钟集中力训练......虽然目前提出的注意力培养方法有很多,但没有一套专门为小学低段语文课堂制定的注意力培养策略。在此情况下,我对我校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总结得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注意力培养策略,即故事、诵读、游戏、奖惩。这四个策略是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低段语文课堂的实践经验相结合而来,我认为对培养低段小学语文课堂注意力应该非常有效。
一、故事,知识点与故事性的对接
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堂注意力,首先,要借助有趣的故事教学。在低段,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还处于低幼,对深奥、枯燥的文章难以理解,对儿歌、童谣或者故事性文本却非常感兴趣。[ 任杨梅.司彩兰.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2012.15:29.]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不少老师就鼓励孩子在讲故事、编故事或者续编故事中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逻辑能力及文学水平。由此可见,故事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很简单却很枯燥的知识点,教学难度非常大。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讲述,讲述的内容枯燥根本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就非常差。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常说:“教学不仅是老师的教,更是学生的学”。
如文老师在教学生如何区分拼音“iu”和“ui”的形状时,老师根据班上孩子喜欢看绘本故事的特点,想出个办法帮助孩子们记住“ui”和“iu”,即编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小蚂蚁“i”和小乌龟“u”比赛跑步,小蚂蚁“i”使劲跑使劲跑,猛的冲到小乌龟“u”的前头,获得了一个优。所以小蚂蚁跑到了前面就是“iu”。当时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了老师讲的故事,立马就记住了“iu”。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听这个故事的同时就把“iu”记在脑海。没多久就有孩子积极举手要依葫芦画瓢自己编故事记住“ui”。“......小乌龟使劲跑使劲跑,很快就冲到了前面。只见小蚂蚁在后面累的气喘吁吁的喊:‘喂,喂,你等等我啊。’所以小蚂蚁跑在了小乌龟的后面就是‘ui’。”从那儿以后,班上的孩子都能区分“ui”和“iu”。考试时,几乎是零出错。
由此可见,在小学低段,教授简单的知识点并非易事。倘若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知识点与故事性对接起来,必定会成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老师们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有效的引起了孩子们的课堂注意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诵读,语感与音韵美的熏陶。
除了利用有趣的故事教学培养学生注意力之外,诵读的语感熏陶也非常重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诵读在语文课堂的地位不言而喻。诵读即让孩子在课堂上都张嘴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之一。[ 檀竹生,陈家宝.让孩子在玩中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08:30.]指导学生诵读,在语文课堂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注意力,借助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为新版部编教材,所选的课文一般篇幅较短,大多以儿歌为主。孩子们很喜欢诵读儿歌,兴致昂扬飘飘然读起来进而演发为唱读。这是让一年级老师们非常头疼的一件事。唱读不仅会让孩子们的语言发音走向不规范,还会导致孩子们在唱读的过程中注意力涣散甚至忽略自己在读什么。目前,很多老师将诵读与学生注意力建立了有机的联系。平缓的语调语气会使人产生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瞌睡不断。[ 朱晓斌,沈燕瑜,贡德英.儿童注意力品质训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4-39.]大人尚且无法接受,何况充满活力的孩子呢? 而韩在指导诵读时有一套非常有效的方法。她知道学生唱读,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指导学生诵读,首先要给孩子做一个标准的示范。其次要给孩子划停顿节奏轻重缓急。最后要抓典型,把读得好的同学抓起来示范鼓励。在此基础上,要求孩子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诵读儿歌。这个方法不仅有效避免了唱读,在欢快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也集中到课堂上来了。况且让孩子们反复朗读课文,还可以纠正发音、学习语言规范。
低段语文课本,有着本身的魅力。指导学生诵读,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与美感,更能让孩子的注意力贯注于课堂中来。所以,培养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注意力,老师利用诵读对学生进行语感的熏陶必不可少。
三、游戏,认字与愉悦体验的融合。
除故事、诵读之外,低段语文课堂上各种有趣的游戏,也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注意力。人们常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 转引自檀竹生,陈家宝.让孩子在玩中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08:29.]孩子在兴致勃勃地游戏活动中注意力容易集中,能高效地获得知识经验。
语文课上,欧老师时常将文字教学与游戏集合起来。课前,欧老师提前让孩子们在家里做了生字卡片,上课的时候老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规律,讲解了汉字背后的故事。但没多久,孩子的专注力就开始走下坡路。如果再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绝对会感到很乏味,注意力分散,越学越不爱学。[ 苏相燕.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新时代教师.2012.03.]而游戏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具有挑战性并能鼓励孩子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欧老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她的语文课堂设计得非常鲜活。她一见孩子们注意力分散了,立马让孩子们拿出生字卡片做游戏“初次见面”。孩子一听说要做游戏,大家立马拿出相应汉字的卡片做游戏。一年级新生刚到一个班上不久,孩子之间还不熟悉。她就根据学情和学习目标设计了“初次见面对话”游戏。拿着“我”卡片的同学,可以走到任意学生桌子旁边问:“我叫xx,你叫什么名字?”“我在太和二小一年级一班读书,你呢?”在进行游戏时,该同学要举起相应的卡片给同学们看看是否正确。其它同学则用手势判断该同学是否用正确。当时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游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你我他”的字形以及其用法。
新课标规定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目标以识字为主。2011版语文课标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简单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方式,很难让孩子达到新课标的识字要求。我校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们一起分析了孩子的学情,制定了适应孩子们低幼的心理特点的教法和学法。这种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相联系的游戏识字法比传统的识字法要有趣得多,化枯燥为活力,当然能更有效的捉住孩子们的注意力。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们所接受、认可。经实践证明,在小学低段,复杂的识字课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很多,并且还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我相信,好好利用游戏教学,小学低段识字大关皆可轻松破解。
四、奖惩,表达欲的物质吸引。
游戏分出胜负,还得设置一定的奖惩,才能将孩子的游戏竞争欲、课堂表现欲达到极致。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语文课堂上,黄老师利用孩子这一特点适时奖励能够满足孩子的虚荣心,驱使孩子更加努力。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孩子的表达得到老师的及时回馈时,有助于吸引孩子的课堂注意力。而一定的惩罚会提醒孩子要集中注意力去进步。
黄老师因杨博雅同学上课总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而奖励她一颗大白兔奶糖。从那以后,杨博雅同学上课始终集中注意力并且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心理学上,奖励与强化有关。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对巴普洛夫的观点展开了进一步探索,并指出“强化指伴随于行为之后并有助于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机率的事件”,并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正强化与奖励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为人们所熟知。[ 刘丹青.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教育奖惩行为研究[J].南风,2016.02:161.]由此看来,基本上可以认为奖励就是强化。黄老师所采用的奖励教育即是将杨博雅所表现出的积极行为、成长进步给以认同与奖赏加以强化,以期待杨博雅以后会更经常、更有可能有类似的表现。从实践证明来看,陈老师的奖励确实使得杨博雅上课注意力保持集中,学习越来越用功。
当然有教育奖励就有教育惩罚。教育惩罚指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消极表现予以强制性纠正,以期学生以后不再出现或者更少出现类似的行为表现,从而使学生不偏离健康的发展轨道。我校一年级二班的孩子非常活跃,很多孩子上课不举手就积极发言。每当课堂上老师有提问,激进的孩子都脱口而出自己的答案,常常弄得课堂上闹哄哄的。孩子们听不清老师在讲什么,自然而然就开始走神或者玩自己的手指、铅笔、橡皮擦。一年级二班的王老师根据班上学生喜欢玩弹珠的特点,在校外批发了很多弹珠。每当老师发问时,举手回答的孩子都能得到一颗弹珠。而那些知道答案却没有举手的孩子,不但不能得到弹珠,还要扣掉一个弹珠,这是对于他们上课不举手问答问题的惩罚。果然,这个方法实行一段时间后,班上的孩子都养成了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而且弹珠的驱使,使得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去听课、回答问题。老师一步步引导、强化,慢慢孩子就能够积极融入课堂,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之中。
现在教育界还倡导合作学习,我校低段的语文老师们还将班上的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竞赛学习。课堂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都会及时给予印章,表现不好的个人、小组就会被扣印章。每周五要评出学习最认真的个人和小组并颁发小礼物。孩子在这种表达欲与奖惩荣辱的驱使下,几乎都想表达自己的答案争取获得小礼物,课堂注意力当然高度集中,唯恐反应滞后与奖励擦肩而过。
奖惩作为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驱使学生们认真听课,还能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的专注力时间将越来越长。利用奖惩教学培养低段孩子的语文课堂注意力将越来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年级的孩子语文基础都相差不大,上课学习的知识点也不难。而造成考试成绩有高有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差距。根据我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总结,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根据低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故事、诵读、游戏、奖惩在低段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在一年级的时候将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好,小学低段的语文课堂就能得心应手。若是每个低段的语文老师都能将这四个方面做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课堂效率也会逐渐加强,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檀竹生.陈家宝.让孩子在玩中学[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08):29-30.
[2]任杨梅.司彩兰.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J].山西教育.2012.15:29.
[3]朱晓斌.沈燕瑜.贡德英.儿童注意力品质训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4-39.
[4]付鸿福.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集中学生注意力[J].黄山学院学报.1998.04.
[5]苏相燕.浅谈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J].新时代教师.2012.(3).
[6]刘丹青.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的教育奖惩行为研究[J].南风,2016,02:16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信息:杨芳(1974—),女,四川射洪人,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作者简介:杨芳(1974—),女,四川射洪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