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南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61
摘要:古代论说文是将议论与说明作为表述方式,辨析事理,说明观点的文章,它也可以被叫做议论文、论辩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古代论说文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仔细的研究后找寻背后道理的文章,其目的是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立场或者主张。本文的研究是限定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论说文,《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寡人之于国也》、《师说》、《劝学》、《陈情表》。
关键词:论说艺术 教学应用
一、 论说文的界定
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作文“基本文体”,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被语文教育学者在长期的学术实践和研究中所确定,并且把所有的文章列入到这三个文体中。《国文百八课》中,对议论文有以下的阐释:“议论文是作者对其所主张的某种观点进行论证,以博得读者信服的文章。”由此可见,议论文的核心是“论证”,《国文百八课》中对于议论文的写作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最为主要的是掌握“归纳”、“演绎”、“辩证”这些“推理的形式”,建立其相应的证据链条,以此来进行自己的论说,说服读者。
古代论说文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重要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古代论说文就属于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阅读部分中写道:“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对高中古代论说文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
古代论说文在发展“人文性”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古代论说文对历史、社会、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对自然和社会背后的深层道理的挖掘,在以理服人,对人们进行规劝引导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智慧与艺术,使得古代论说文超越了时空的界域,具有宝贵的价值和长久的生命力。当今高中学生学习古代论说文的论说艺术和思想,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如荀子的《劝学》教导学生“学不可以已”,在学习中应该逐步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持之以恒,学习优秀的人生品质,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韩愈的《师说》针对社会耻学于师的现象,倡导“学必从师”,培养学生谦虚求教的态度。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品德与修养的培养。
二、对高中语文论说文的研究
(一)论说对象的确定
论说对象的确定,决定着论说的艺术,因为对不同的人说话,需要不同的技巧,所以在进行论说文研究的前提下,需要对论说文中的论说对象进行确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论说文中的论说对象也是各有不一。
《烛之武退秦师》、《陈情表》
、《寡人之于国也》、《鸿门宴》(樊哙闯帐)的论说对象是君主,《师说》和《劝学》的论说对象是学子,《荆轲刺秦王》(荆轲与樊於期对话)对象是“同事”。
(二)论说技巧的分析
1、语言上的论说技巧:
(1)语言简练、简洁精练。《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家如此危险的状况下,却仅用一百二十五个字便劝退秦伯,分析厉害得失,使秦伯收回成命。《陈情表》本质上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但是全文的主要基调在于说服君王收回成命,李密在不到五百字字中让君主收回成命。
(2)平易自然、浅显易懂。《师说》,对语言的要求是通俗易懂,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同时,作者在表达观点时运用平易自然的语言使得论点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全文中语气变化明显,反语、诘问、感叹等语气在文中多次出现,加强了语气和情感,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也正确地表现了思想内容。
2、逻辑方面的论说技巧
(1)知己知彼,投其所好。《陈情表》作为一篇优秀的劝说类的论说文,李密了解晋武帝,以及其相关政策。晋武帝统治国家以来,为拉拢人才,以“孝”治天下,所以李密针对“孝”,一步步展开自己的说辞,用“孝”来打动自己的君主。
(2)欲扬先抑,以退为进。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烛之武见秦伯,先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使秦伯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为自己以后的进一步说理埋下一个很好的基调。
三、古代论说文对于议论文写作的价值
(一)、针对现实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调动学生对现实的观察,让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象进行写作。《寡人之于国也》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为“孟子在论述‘王道之始’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述。”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面临的“寒潮”、“热浪”等极端天气的自然现象和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征收耕地等社会措施进行评述,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写一篇议论文。
(二)、抒发真情
议论文写作虽然重在“议论”,强调“论点”、“论据”的重要性,但是其核心的感情还是要以真动人,在议论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写作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陆机的《文赋》中说:“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写文章要抒写真情,只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撼动读者。李密的《陈情表》一个“孝”字让无数读者为之感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每位学生讲述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最让你难以忘怀的情感,并写一篇小论文。此法不仅增强学生的探究、交流、合作及写作能力,还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
(三)、论证多样
一篇论说文中往往会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劝学》较多的运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态度。《寡人之于国也》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设喻,指出梁惠王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的暴政性质是一样的。比喻和寓言方式的运用把道理论述得具体而生动。《师说》列举孔子的事例,证明分论点“圣人无常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行动研究的报告[D]. 牛志平.宁波大学?2017
[2]高中议论文写作“少教多学”实践探索[J]. 卓建勇.??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