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蔡媛媛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小学美术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培养学生绘画技巧,而是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审美情操与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美术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蔡媛媛
        厦门梧侣学校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小学美术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培养学生绘画技巧,而是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审美情操与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美术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尝试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尝试教学法的优势,对现阶段美术课堂中的常见误区进行探究,并提出了提升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美术;教学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对当代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美术教师需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尝试教学法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价值,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学生实践于探索能力的提升,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尝试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尝试教学法整体分为七项运用流程,分别为练习前的准备;习题展示;自主探究;正式练习;交流讨论;答疑解惑以及二次练习。流程中的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分别为准备环节和拓展环节,其余五项流程发挥了承接作用,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完成二次练习后还要对整个运用环节进行反思,以便更好的进行优化完善。尝试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需要设定具体的流程参照,教师也要提升对教学模式的掌控效果,但整体来看,教学步骤和流程呈现固定化的趋势。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对尝试教学法进行灵活运用,但需要保持引导练习完成后在开展新知识拓展的既定流程。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后可以为学生预留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理清自身的思路,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的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的同时增强课堂参与积极性。
二、尝试教学法应用中常见的误区
        根据美术教学调研来看,多数教师错误的以为尝试教学法是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缺乏对讲解和指导的正确认知。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过度放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创作,讲解内容较少,学生虽然拥有大量的绘画练习时间,但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小学学生能力有限,需要接受教师的科学指导,如果缺乏指导学生的创作水平和创新能力都难以提升。此外,教师需要根据尝试教学发的不同流程进行灵活运用,而极少数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能对七大环节进行生搬硬套,导致教学过程呈现形式化态势,教学效果提升并不明显。
二、提升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性的途径
(一)增强与美术教学规范的联系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方法需要高度契合美术教学规范,立足于美术教材,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应当结合美术教材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练习,在满足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营造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分析,在学生既有绘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实现美术技能和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部分学生对水彩画较为喜欢,而有些学生又更青睐铅笔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教学主题,让学生运用不同工具进行创作。开展实际教学指导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立足于学生的切实需求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增强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能够进行科学高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实现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注重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要让一门艺术真正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首先就需要引领学生了解这门艺术。提升学生的实践性,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对美感的发现和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这样不但有效率,而且有质量。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通过美术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尝试教学法很好地契合了这个要求。尝试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记住知识,感悟快乐,获得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准备关于春天景象的不同绘画作品进行展示,有油画形式和水彩形式,让学生辨别两者在表现春天时有哪些差别。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主观判断力也受到了影响。尝试教学法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美术的技能型教学,还能够满足小学美术的体验型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三)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教会学生的是实践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给学生准备现成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根据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为学生安排自主尝试型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以练习为主的美术教学。如,美术教师在为学生讲山水画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收集一些他们认为好看的山水画和相关文献资料,准备绘画工具,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山水风光有什么样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先不要讲解山水画的技巧,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和小组同学讨论,并结合自身的感受先尝试完成作品的基础部分。这样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修饰的方法,这种先练习再引导的方法进一步体现了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的内涵,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而是教师听、学生说。这样以尝试教学法为基础构建的课堂,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切实地保障课堂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结语:尝试教学法与小学生身心特征和学习习惯高度契合,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积极性,对于学生的绘画技巧提升和美术素养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美术教师应当加强对尝试教学法应用的深入探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运用,在提升美术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旭. 浅谈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攻略[J]. 情感读本, 2019, 000(005):11.
[2]蒋宁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29):179-179.
[3]陈刚.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 新智慧, 2019, 000(028):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