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琳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东校区 471000
摘要:加里宁曾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新课改的今天,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高效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层次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亲身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素养、兴趣、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使用思维导图,它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再形成知识网络,最终构成知识体系,它能够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便于学生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如“数与代数”中对于数的教学分为“1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等内容进行递进式教学,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学生如何能将数学知识进行前后联系,让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服务,思维导图的引入,刚好可以将旧知与新知通过图形、列表等形式进行完整地呈现,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作为从事十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师而言,我试图通过思维导图来探索一条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之路。
二、运用思维导图课前预习,整体感知
一提到课前预习,学生的理解就是浏览一下教材,形成初步印象,这样的预习很难达到预习的目标。而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要预习的内容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会进行不断的思考,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数学知识,还可以加深印象。学生绘制完思维导图可以根据自己对新课内容的初步认知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标记,哪部分是已经会的,哪部分是不明白的,哪部分有疑问,都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标记清楚。例如:四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分类》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在思维导图上做的标记可以提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侧重点是什么,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快速把握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困惑,从而使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思维导图课中探究,教学相长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如何能够成为高效的课堂,值得每一
位老师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思维导图就可以把分散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链。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时、分、秒》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学过哪些与时间相关的知识点,此时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发言特别积极,学生在回忆旧知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把新知识点说出来了,比如“秒”。我再顺势引入新知,介绍秒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刘翔取得110米栏奥运金牌的时间是12秒88等。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尝试,教师计时,学生行动,看看1秒、10秒、60秒都可以做哪些事情,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完善。在这节课中,思维导图的引入,学生一目了然地认清了与“时间”相关的知识点,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很快地掌握了新的知识点。同时在课后复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思维导图,回顾课堂内容,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建构知识。新课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当前所学的知识其实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发展的。思维导图的运用,把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同时它也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更好地处理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四、运用思维导图课后复习,巩固提升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它还是课后复习地有效方法。一个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类、整理,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这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分支构建,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自主整理思路,构建知识网络。在随后的复习课上,我让学生对整理的知识进行汇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各不相同。在学生汇报之后,我们全班运用“知识整理本”进行汇总,每归纳出一个知识点时,再进行相关的练习,通过“自主归纳——共同总结——练习讲评”,学生真正把知识记忆于脑海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开启了数学教学地另一扇窗。它就像一棵大树,把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像树叶一样,有条理有层次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地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仍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在今后教学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都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再多引入一些趣味元素,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杨思丽 浅谈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师道·教研》2016年第12期
陈佩英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广东教育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