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莉华
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要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使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善学,不断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育 教学 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不理想的表现及其原因
从目前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其教育教学实效性并不理想,表现在:
1.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扎实,往往只停留在机械识记的层面上,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不明显。
3.课程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不明显。
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1.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发挥。
2.当代中学生心理品德特征的变化,增加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实效性的发挥。
4.现代社会多元思想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和社会现实与理想目标的反差,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感召力。
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
素质教育呼吁新观念,新观念产生新实践,要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要确立能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观念。对教师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以学科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由“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走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对学生来说,也必须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学习观。要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状。探索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式,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使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激发兴趣,师生互动,营造开放灵活的课程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会越来越想学,越来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所以,使自己的课程生动有趣是老师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最基本策略。一定要帮助学生构建政治课堂上良好的心理环境。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以下策略可供采用: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时政要闻编排学习内容。
(2)用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和向学生提问。
(3)采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学会进行归纳和总结。
(4)学习方式灵活可变,以适应学生学习进度的差异。
(5)设法把课程内容和学生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3.加强合作,形成和谐有效的教育体系。
学生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作,又是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仅仅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本身是无法达成这个目标的,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政治水平是在日常的、具体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要想有效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程不能“单兵作战”,必须加强和其他课程的合作,特别是和班主任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配合,形成和谐有效的教育体系。
(1)可以通过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及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征和学习态度,以利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在实现德育目标过程中,注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3)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实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感召力。
3.改革创新,创设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与课程目
标是错位的。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态度是无法通过纸面考试
体现出来的。应该创设包括对学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及创造能力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通过对学习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结果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还可以从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表现中,评价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态度。从而促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对自己这些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以达到增强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4、注意感情投资,拉近师生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以致达到“敬而受教”。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班主任所任教的学科成绩相对较好,有人说这是因为学生大都害怕班主任,怕自己的思想品德考核卡在班主任手里。但我觉得其实不然(因为我也是班主任,我深有感触),那是因为班主任天天跟学生在一起,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品行,关心学生的生活,关爱学生的点点滴滴,日久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信赖你、敬重你,就喜欢你,就愿意听你的课,所以成绩就好一点。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们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只有他们喜欢听你讲课,你的一切教学设计才会有效果。否则,你讲得再细致、深刻,学生没有听进去,你设计的问题、活动再好,学生不配合,你的教学谈何实效?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你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教师要经常走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跟他们沟通。上课前教师可以早几分钟进教室与学生们聊聊学习、聊聊生活,了解他们的状况,因为在非课堂的环境下师生更容易真诚交流;下课后应该留下你匆匆的脚步,问一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耐心的必要的讲解;考试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问一问复习情况,鼓舞大家的信心,缓解他们心理的压力……我相信只要你真心爱学生,学生也会真心爱戴你,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得很近。和谐的课堂,是一切教学效果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