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氧化还原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10期   作者:张亚芬
[导读]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的技能,也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配平的原理、步骤还是容易接受的,
        张亚芬
        天津市万盛高级中学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重要的技能,也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大多数的学生对于配平的原理、步骤还是容易接受的,但是,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比较复杂,在配平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在很多情况下,尽管方程式本身已经配平,但标出的升高(或降低)总数是不正确的。
        例如:2 Fe 2+ +2Br-+2Cl2=2 Fe 3+ +Br2+4 Cl-   虽然电荷和质量都是守恒的但并不符合事实.对于学生判断正误造成了困扰。本文试图把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和可能见到的无机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在配平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作几种类型做一个归纳分析。
一、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1. 基本型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易于接受,也较少出现错误。


         在这里O2被还原后以-2价分别存在于NO和H2O中,这种类型的方程式可以任意选择一种物质标出化合价的变化而不影响方程式的配平。这一点给学生指出就可以了。
         属于基本型的方程式还有很多:
         H2S+HNO3—S+NO+H2O        C+H2SO4—CO2+SO2+H2O
         Cu+FeCl3—CuCl2+FeCl2       P+HNO3+H2O—H3PO4+NO
         这种类型的反应最合适作基本训练。
2.双原子(或多原子)反应的类型
        这种类型指被氧化或被还原的元素在还原剂或者氧化剂分子中以双原子(或多原子)的形式存在,

例:           
   
        对于这一类的反应提醒学生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数不是一个原子的升降数,还要乘上反应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3.双原子(或多原子)生成物型
        这一类型的元素被氧化(或还原)后在生成物的分子中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组成,
        例如:               降低5价x2
       这是错误的按生成的Fe(SO3)3分子中有2个铁原子出发,把铁的化合价升高数定为2于是配上系数5,使其于与锰的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但是把铁的化合价变化写作“升高2价×5”并在FeSO4分子式前Fe面配上系数5都是错误的。并且使下一步的方程式无法配平。以致出现错误。
         对于这种类型的方程式,教学中应强调两点。
        一、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数要以反应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为确定。
        二、为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上的乘数还要确保是这些元素在生成物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最简单的整数倍。(一般的大多数的乘数为简单的偶数)。
        类似的方程式如:
          Fe2SO4+HNO3+H2SO4—Fe2(SO4)3+NO+H2O
          HI+KMnO4+H2SO4—K2SO4+MnSO4+I2+H2O
4.被氧化剂被还原的产物为同一物质的类型。
          例如:   
         对于这种类型的方程式。应指出该产物的系数,由被氧化和被氧化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和来确定。这里S的系数3是由H2S和SO2中的硫原子个数之和(2+1)来决定的。
        类似的方程式如:FeCl3+Fe—FeCl2   S+H2SO4—SO2+H2O
         NO+NO2+NaOH—NaNO2+H2O
5.氧化剂(或还原剂)中有一部分未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类型。
例如:
        反应中HCl有一部分被MnO2氧化成Cl2,另一部分与Mn2+结合成MnCl2。而未被氧化所以HCl系数要由两个过程中的氯原子个数来确定。因此,HCl的系数在配平过程中要放在MnCl2和Cl2的系数确定后再推出,但学生在配平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当看到化合价升高总数确定后根据(升高1价x2)中的乘数2,就错误的把HCl的系数定为2,造成配平失误。这种类型的反应在高中是常见的。并在多种类型的题中常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反复强调指出对这种类型反应中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一般多为酸)分子式前面的系数与化合价升降总和表示式中的“乘数”不一致。要由其和未参与氧化-还原过程中的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和来确定;而且其系数一般要在其他的物质分子式前面的系数确定后才能确定。
                类似的反应如
        KMnO4+HCl—KCl+MnCl2+H2O     
        KBr+H2SO4—K2SO4+SO2+Br2+H2O
        NH3+Cl2—NH4Cl+N2    Zn+HNO3—Zn(NO3)2+N2O+H2O
        二、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类反应的方程式的主要问题是,反应物的系数不好确定,化合价升降总数不能正确标出。用“单桥法”标电子转移数容易发生错误。
例如:
         这里Fe(NO3)3分子中的3个正五价的氮原子都被还原+5价氮原子都被还原成+4价的NO2。而其中9个氧原子并未被完全氧化。在配平时氧的化合价变化数不能乘以9个氧原子来考虑。只能按一个原子为基数来考虑,按上式标出化合价的升降总数。即氮的化合价降低数配上乘数4。氧的化合价升高数配上成数6,而Fe(NO3)3的系数,只能由完全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氮的化合价降低总数中的系数“4”来确认。 而氧的化合价升高总数“2价x6”的意义为每4个Fe(NO3)3分子中有6个氧原子化合价升高2价。结果生成三个O2,产物O2的系数即定为3。每5个Fe(NO3)3分子内的电子转移数为
这里电子转移数标为3e或12e都是不妥的,

再如:       

                  
总之对这类反应注意。
1.对并非完全参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元素确定其化合价变化数时应以一个原子为准。
2.反应物的系数只能由完全参加氧化-还原过程的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数中的“乘数”来确定。
3.用“单桥法”标电子转移数时应注意电子转移发生在分子内甚至发生在原子团内。此数与原子团个数、分子的系数的乘积应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总数相符。
类似的反应如。
 KNO3—KNO2+O2     NH4NO3—N2+HNO3+H2O    
Cu(NO3)2—CuO+NO2+O2
三、岐化反应。
        由于在歧化反应中同一元素而且是同一的价态一部分原子被另一部分原子氧化。在未完成方程式前无法确定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原子之间的个数比,因此,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数时。双方均应个以一个原子为准。而不考虑分子中该元素原子的具体个数。反应物分子式前的系数,由化合价升高总数和和降低总数中的两个“乘数”之和来确定。
        如:
        类似的反应如:
        NO2+H2O—HNO3+NO  KClO—KCl+KClO3    
         S+KOH—K2S+K2SO3+H2O
        四、特殊类型。
        有些氧化-还原反应比较复杂,如有的物质中同一元素有两种不同的价态,而且在分子式中又不易看出;有的方程式是多步反应的综合,其中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在合并时被削掉了;有的是同时有两种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有的既有分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又有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于这些类型教学中不应作过多要求。只要给学生指出就可以了。
        下面举出几个例子。
        1.同一元素,有两种不同价态。
        Na2S2O3+H2SO4=Na2SO4+S+H2O+SO2              Fe3O4+4H2=3Fe+4H2O
        其中Na2S2O3中两个硫原子一个为+6价,一个为-2价,统一看成(6-2)/2=2价硫元素,Fe3O4中有两个铁原子显+3价,另一个铁原子为+2价统一看成8/3价。这两个方程式很好配平。困难的是标出化合价升降数及电子转移情况。在中学现阶段这类题没有必要讲的很透。能配平方程式即可。没有必要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2.多步反应中有一部分氧化剂(或还原剂)在总式中被削掉了
        如:在方程式中2Al+2NaOH+2H2O=2NaAlO+3H2是无法正确的标出其电子转移关系的。因为该反应中氧化剂是H2O在方程式合并中一部分H2O被削掉了。
                 2Al+6H2O=2Al(OH)3+3H2
        +    2Al(OH)+2NaOH=2NaAlO+4H2O
           2Al+2NaOH+2H2O=2NaAlO+3H2


        该反应的方程式并不难配平,有趣的是两种反应物中O2是氧化剂,而HgS中Hg是氧化剂S是还原剂。电子转移既发生在分子间又发生在分子内。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