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胡冉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浪潮的进行,国家越来越注重小学语文教育,提倡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胡冉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第一完全小学 4376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浪潮的进行,国家越来越注重小学语文教育,提倡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高段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相关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解决衣食问题之后,教育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小学时期正是智力、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高段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的阅读能力,事半功倍。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一位同学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1 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中的材料一般篇幅比较长、难度略高,它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主要应用在一些中高年级的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材料难度比较大,如果应用的话,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相比之而言,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大,理解能力更强,在阅读这些材料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小学语文中高段阅读教学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它要求老师对材料十分熟悉,并且能够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对事物感悟。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方式影响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双方没有互动交流,教师让读多少,学生就读多少,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样的课堂中,很难做到去主动学习、思考,学习效率难以保证,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此外,这些阅读材料对学生们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学生们无法沉下心来仔细阅读,认真钻研,无法领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无法使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甚至会觉得这些文章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降低,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2.2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研究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当老师没有布置任务时很难主动去学习,而且在阅读时没有老师在旁边引导,难以领会文章的意义,抓不住文章的重点,这是因为同学们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示,没有自己的思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阅读时过于依赖教师,难以独立完成任务,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举个例子来说,学生在独立读一篇文章时,只知道泛泛的读,不知道哪一段该着重阅读,哪一段快速阅读,而且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理解不透彻。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没有时间观念、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些同学会出现边吃东西边阅读的情况,这些习惯都会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不加以改正,对以后的阅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3 相关策略
        3.1 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教授同学们正确的阅读方法,相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快速略读法,这是在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快速的阅读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文章整体结构,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可以更好地抓住重点,同时还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第二种是提问式阅读法,在阅读文章之前,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种具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以使同学们更快地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来说,在阅读《新奇的纳米技术》这篇文章时,可以先给他们提问,纳米技术是什么?这种纳米技术新奇在什么地方呢?等等,这样同学们可以带着好奇心进入文章,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种是沉浸式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许多文章都饱含作者深厚的感情,让同学们采用沉浸式的阅读方法,一方面可以细致地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共情能力。
        3.2 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许多同学会感到课堂阅读非常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技术,将枯燥无味的文章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营造特定的氛围,便于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网上找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为同学们放映,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钱塘江的壮丽景象,吸引他们的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章的理解。
        3.3 引导学生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的想象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阅读《扁鹊治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扁鹊屡次规劝蔡桓公进行医治的时候,扁鹊是怎么想的?蔡桓公又是怎么想的?再对结果进行假设,如果蔡桓公当初听从了扁鹊的建议进行医治,结果会怎样?等等,教师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想象,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篇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思。
        5 结束语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从旁引导,更需要学生自己不断挑战自己。相信通过以上几点策略的实施,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邓雯.妙笔生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随文练笔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7)268-269.
        [2] 徐士才;创设情境 强化读写迁移――《秦兵马俑》教学中的读写迁移[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3]刘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