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材编写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宋朝辉
[导读] 本文主要阐释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文章的来源以及如何开展阅读
        宋朝辉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申店初级中学,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什么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文章的来源以及如何开展阅读。这是笔者在编写教材时的心得,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过程中形成阅读的策略。《“1+X”语文读本》是一套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一篇课文和几篇文章或几本书的结合的教材,符合统编教材关于阅读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 语文;群文;阅读;教材编写;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语文核心素养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包括课内的阅读、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三年阅读量不少于230万字,这是数量上的要求。如何实现学生阅读数量达标、质量提升的目的,需要语文老师认真思考并付出努力。
        统编语文教材把三年共计180篇文章减少为144篇,表面看减少了阅读数量。但若仔细研读,就会发现每篇文章后有推荐阅读篇目,有的是一组文章,有的则是整本书阅读,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加大同学们的阅读量,形成阅读模式,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模式”,也就是“1+X” 模式,“1”是指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教材内课文,“X”是指与课文相匹配的一篇或多篇选文,或者是整本书。
        那么什么是“群文阅读”呢,它的价值又在哪里?
         “1+X”群文阅读是一种联动阅读,它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一篇课文和几篇文章或几本书的结合。它的意义在于拓展了语文边界,使之向更宽广的生活开放,向更开阔的世界开放,向心灵开放,是在更广阔边界上实现阅读与现实的对话。它超越传统的、单一的、离散的、壁垒化的课文教学模式,变为一种以整体性、联结性、探究性为特征的“1+X”群文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带来的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整体变革,成为一种新课文教学。
        “1+X”群文阅读模式,能促进学生的阅读。“1+X”还可以延伸为课文与一本书(或多本书)的联读,单元与多篇或多本书的联读,课文重组的联读以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读。通过“1+X”联读教学,学生每学期课内阅读量至少是原来的3—4倍,初中三年将多读五六百篇文章。
        学生阅读的文章从哪里来?
        文章从课后的推荐阅读来,也可以从教师的经验来。课后推荐阅读内容仅仅是题目,老师的经验也不是一篇篇具体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处于无文可读,或者说不能随时读文的现状,尤其是农村孩子,更是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
        有责任心的老师每天备课得翻阅大量资料,寻找课外可以阅读的文章,一篇篇打印,思考如何通过比较阅读,如何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最终让学生有所得。繁琐的工作无疑给教师增加了负担,效果还不见得好。
        基于这样的教学和现状,笔者开始群文阅读校本教材的编写。确定编写体系、群文的来源,按照单元重点确定阅读任务。经过两年三个人的努力,最终编写成功,为开展群文阅读做好了基础工作。
        编写这一套书,意在使它成为语文课的有效补充,成为另一本语文书。在不改变教材编排体系的前提下,将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入课内。

目前市面上阅读类的书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力训练型,一类是素质熏陶型。《“1+X”语文读本》结合了这两类书籍的优势,既是一种阅读策略,也是一种阅读倡导。它是以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延伸阅读,旨在加大同学们的阅读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群文阅读教材共计六册,相对应于每一册课本。针对每册教材特点,由单元设计、阅读推荐内容、作文集中营三个部分构成;每个单元结合要求,每课选取课后推荐内容组成群文阅读,由“任务驱动”“阅读提示”“思考探究”“微写作”四部分构成。教材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具备科学性、条理性、指导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何利用1+X群文阅读书籍开展有效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提出几点阅读建议:
         一、什么时候读?
         可以在课内读。一般安排在最后一课时,学生可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之后读,这样能更好地营造集体阅读的氛围,有助于及时反馈阅读信息,有助于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扩大阅读范围,从中体会一类文章的特征。
         也可以在课外读。课外,有相对充分的时间,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并能与探究性阅读结合起来。课后设计有思考探究,完全可以带着学生深入了解内容,在读中有所获,提升阅读的深度、广度。
二、怎么读?
         自己读。“1+X”阅读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完全可以采用喜欢的方式阅读,也可以是一知半解地读。温儒敏老师说:“让学生自己读,读得懂读不懂都要读。”读不懂的内容,经过不断的阅读,在某一天会理解,从不懂到懂。这是一个阅读积累的过程。
         比较着读。所选的语料都和课文相关,所以提示学生:将拓展语料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努力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中理解不同文章的特点,实现阅读的迁移。这样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非常有利。
         带着一定任务去读。我们发现,任务是阅读的动力。所以,为了确保拓展阅读的有效落实,我们给同学们一些阅读“任务”。这个“任务”,有驱动任务,有阅读指导,有思考探究,还有微写作,学生带着“任务”读完文章,即刻就能检测到阅读的效果。
三、本书与一般拓展阅读的区别是什么?
         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果教一个新词,便会拓展与之有关的好几个词语;讲到作者,就要拓展一段写作背景。这里编者需要指出的是,《“1+X”语文读本》与这些一般拓展有着较大区别。本书提倡的“1+X”阅读,一般是指整篇阅读,而不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拓展。
         本书所选的文章,一般都是语文教材后面推荐的阅读内容,也有一部分内容属于教师根据学情选择的文章,还有一部分则来源于经典文章。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择,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
     总之群文阅读校本教材的编写,解决了教师和学生的后顾之忧,让阅读成为可能。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和课文形成关照,落实阅读要求,亦可以在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在一组文章的阅读中,体会到群文阅读的好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海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49.
[3]黄丽飞.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02):161.
[4]陈静.浅谈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J].才智,2020(04):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