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习作思路,静待春暖花开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柳红芹
[导读] 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柳红芹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三中学843000
        摘要:作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但是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痛点,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在面对教师所布置的作文主题的时候,时常会觉得无从下手,脑海中缺少可以调用的作文素材,完全没有写作思路,无法将自己真实感情充分表达。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他们在写作前就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充分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作文教学;教学有效性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很强的助力。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学生并没有达到新课标中对学生应具备作文能力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在小学作文课上更侧重于教授学生行文方式或是修辞手法,这使得学生空有一肚子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展现在文章中,久而久之就逐渐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的反面情绪。但仔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因为小学生们普遍缺乏写作思路。作文来源于实际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灵活应用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在写文章时有话可说、下笔如有神。
一、培养学生观察习惯,促使学生留心关注生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们在课下的时间基本都被电子产品所占据,导致他们无法分出精力来关注生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源于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没有观察认识世界的习惯,也就无法完成能够让别人产生共鸣的作品。为此,教师在组织作文教学活动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生活的习惯,唤醒学生的细节生活记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实际生活的引导之下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整理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将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完整地记录下来。


        比如,我在安排“我的家人”这一作文主题的教学活动时,要求学生先在家里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观察,然后用简单的语句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场景记录下来,不限形式不限长短,其目的是让学生搜集作文素材,之后选取学生典型的素材进行习作思路示范,让他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完成一篇文章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使他们逐渐从作文无内容可写的窘境中脱离出来。并且,像这样对学生有意识的引导,能够让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再加上经常性的短文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能够大幅提升。
二、借助课外实践场景,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生活
        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会局限于课堂这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之内,虽然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高的延伸空间,但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学生还是无法对事物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认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课外实践,带领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能够亲自接触并参与其中,使其能够在直观的生活情境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从而产生写作欲望。
        比如,我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主题时,给学生带来了一些生长周期较短的植物种子和小花盆,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培养,然后让他们将培养过程中的植物细节进行简单记录。学生通过亲自培养植物能够很直接地看到植物生长的全程,而且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比如种子不发芽、植物枯死等,能够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这些体验也正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形成写作思路最直接有效的部分。
三、布置课下生活作业,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感情
        一篇优秀的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其中要包含作者最真实的感情,这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要想将文章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就要在下笔之前就整理好自己的写作思路,明白自己要着重表达的情感内容,才能让其他人对这篇文章产生强烈的共鸣。当然,丰富的情感体验需要从实际的生活中获得。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下的生活作业,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真实情感。这样的生活作业通常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比如,给家人唱生日歌,为家人泡茶,在睡觉前和家人说晚安等等,这样简单的生活实践能够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幸福感,他们会对亲情更加珍惜,在写文章时也就能够有感而发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写文章缺少灵感、没有写作思路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其能够从实际生活场景中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形成清晰的写作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乔彦清.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科幻画报,2020(04):66.
[2]李晓萍.开启习作思路,静待春暖花开——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有效性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Z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