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启云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实验小学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499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各类文学作品的经典,其文学精髓浸润其中。这些课文的内容与表现手法都有其引领作用,我们只有利用好这些例子,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赏读能力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深刻理解着先生的指导性理论,充分利用一篇篇文字兼美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这种想法,我在阅读教学中,带动学生以欣赏者的视角来学习课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会学语文,从而达到以美的眼观去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
一、在阅读教学之前,语文老师在备课环节中,应以学习者的身份认真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信息。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手中对教材的解读材料是很多的,特别在现今这个网络时代,查找互联网上的参考资料也是很方便的,但要想很好地掌握学情,了解学生阅读时可能产生的问题,老师应先自主学习课文,老师在自主阅读中,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围绕课文内容,作者想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其中让你颇为欣赏的是什么,教师有了自己的体验之后,才能在上课时,以较好的教学情绪把学生引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果老师的教学态度都是游离的,怎么能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经常情绪饱满地说:“课文的哪处叙述打动了你,老师也被感动了呢。”“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表达一下我的敬意!”老师生动地导读,会充分发挥课文的一例多解的作用。如在讲解《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时,作者萧红从小就跟祖父生活在一起,时时处处都有一种依恋的情怀,她爱祖父,她喜欢和祖父在一起的快快乐乐、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老师在给同学们介绍了这个写作背景后,同学们再读文章时,就能进入情境中去。
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欣赏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学习,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那就是每篇课文都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我们潜心研读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我常常这样引导学生:作家笔下,是怎样描述的?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你见过这样的情景了吗?如在讲述《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时,我先要告诉学生,“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兄弟》一诗。诗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今夜进入两人白露节,月亮还是家乡的更明亮。作者以诗为题,使文章富有诗意及画面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望月思乡。
月亮我们都非常熟识了,为什么季羡林老爷爷就能写出这么美的文章呢?尤其是第五、六自然段,用“小”字来修饰月亮,使故乡的月亮显得更加平凡、更加可爱,并且作者故意拿故乡的“小月亮”和异国的那些壮阔的、美妙绝伦的月亮作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加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故乡虽然平凡,但故乡永远是作者的最爱。老师的欣赏态度,会牵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进行品读学习,从中吸收具体课文所蕴含的语文素养。
以上我的做法,是以欣赏者的角度呈现课文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面对面的把自己的学习情感带入课堂,会潜移默化让学生形成赏读意识,有了这样的心态,学生就会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学生们也会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具体掌握语文应学习的内容,让语文学习灵动起来,让课文这个优秀的典范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清晰起来,让学生以读者身份走进文本,体会课文作者的想法,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美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抓住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知道课文应欣赏内容。
欣赏学习是感性的,但要掌握学习技能是理性的。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得让学生知道我们应欣赏什么。我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知道欣赏课文应从哪些方面欣赏。
(一)课文的课题可以了解作者的匠心所在,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壮”为什么不是“战”
(二)谋篇的匠心要有所体会,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怎样组织写作素材。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想起外祖父—回忆外祖父—理解外祖父来进行谋篇布局的。在想起外祖父时,通过写故乡梅花开,联想到睹物思人;在写回忆外祖父时通过写:教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难归而痛哭—赠与墨梅图—送梅花手绢,通过五个小故事,借梅思乡,表达了一个海外游子心念祖国坚定不渝的情感;最后在理解外祖父这一段落中,通过墨梅图、手绢,托物表心。整篇文章通过这样梳理脉络,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很多。
(三)学会品词析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语言材料。
如在学习《景阳冈》第三自然段时,武松开始是“提”着梢棒,后来是“拖”着梢棒,从一“提”一“拖”的变化中,体会到武松酒劲发作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奔走,武松的力气有些松懈了。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赏读能力,和谐了师生关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从而优化了学生的阅读过程,获得阅读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赵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训练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149.
[2]陈先岭.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读教学法[J].课外语文,2015(22):53.
[3]付晓云.“读”的层次性规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3(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