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陈远炳
[导读] 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教学效益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陈远炳
        贵州省 兴仁市第七小学   562300
        摘要:有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教学效益最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两者缺一不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给学生最多的知识,学生积极主动地接收知识,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与学习目标,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如何“高质量”地进行知识传递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抑制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也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降低。为此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应该利用导入环节,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学生的质量。情境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故事导入以跌宕起伏的情节集中学生注意力,问题导入以悬念留存的方式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实际上,不论是哪一种导入方式,只要教师设计合理,都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产生期待。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为了将学生从课下欢乐时光转移到课上认真学习的状态上,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光头强为了挑拨熊大熊二之间的关系,送给他们五块西瓜,两只熊表示感谢之后,便开始分西瓜,结果分到最后发现第五块西瓜不知道该分给谁,于是起冲突,都认为第五块西瓜应该分给自己。那么为了不让光头强的奸计得逞,同学们知道该怎样分吗?学生们的思维跟着动画片的剧情不断地转变,最终落在“怎么分”的问题上。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出“分数”的概念,将一块西瓜平均分给熊大熊二,每人得二分之一。
        二、问题教学,引导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科学的心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解决问题,才能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小学生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主动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产生好奇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问题难度,让学生既有挑战欲望,也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退缩。

与此同时,课堂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逐渐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抽象逻辑,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减运算》时,准备了两块月饼,首先将其中一块月饼平均分为两半,询问学生:“老师手中拿的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呢?”学生回答:“二分之一。”教师:“那么老师将两个半块月饼,合起来,是一块完整的月饼,那么大家知道二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是多少了吗?”学生根据教师讲出的规律对二分之一进行思维转移式思考,很快得出正确答案:“等于1.”紧接着教师将另一个完整的月饼平均分为四块,依旧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计算四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多少?此时学生根据已经形成的数学思维回答:“二分之一”,教师发现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同分母的分式加法,为此教师拿起四分之一块月饼和二分之一块月饼,询问学生:“四分之一加上二分之一等于多少?”此时学生思维已经受到挑战,便会寻找办法让分母变成一样的数字,最后教师便可以总结分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三、游戏训练,巩固学生知识
        课堂总结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但是当一节45分钟的课程快结束时,学生的学习精力已经消失殆尽,此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板书总结,其实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游戏训练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喜好,能够瞬间唤起学生的精神状态,再次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总结环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乘法》时,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利用希沃白板为学生设计了趣味练习“青蛙过河”,小青蛙想要去河的对岸,需要跳到河中间的三层木板上,才能顺利过河,但是木板上有一道分数乘法的计算题,学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小青蛙才能够跳到该木板上,最终过河。游戏训练的方式为课堂最后环节营造了紧张氛围,学生也立刻准备“战斗”,想要顺利地带领小青蛙过河,极大地发挥了课堂总结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有效课堂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以良好互动作为知识传递的桥梁,以兴趣作为主动探索的动力,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保持教育的先进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希望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能够保持初心,在教研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罗素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153-154.
        [2]肖文军.略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与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2):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