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思想下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陈学荟
[导读] 本文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内容
        陈学荟
        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第一小学666200

        摘要:本文基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内容,粗谈如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落实进一步拓展其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数学广角;教学思路
        数学广角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其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间与学习素材。而教师应该遵循基础教育思路,来尽可能地实现教学素材的生活化、简单化,突出知识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从而引导学生透过知识运用来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把握教学目标
        教材作为教学开展的主要依据,教师在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感知和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做到对其内容与思想的科学呈现,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具体地,根据教材来设计教学不能过度追求知识的难度与深度,但也不能将目标放得太低,而是要分层分批地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本单元的内容是关于简单的排列组合,因此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践、观察与感知,来理解到生活实际中所蕴含的排列与组合数。”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遵循这一目标来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具体环节来,落实自主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而使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得到良好地激发,并且能够独立地用自己所学和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广角设计可以说初步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二、注重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可以说是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学情境的科学创设能够为后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展开起到铺垫与准备作用。从教材中来看,每一个单元的数学广角都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其中的教学案例与习题取材均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例如,在“摆一摆,画一画”中,探求排列组合的规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班级的语文和数学小组出发进行思考,感受数学集合思想的存在与意义。还可以通过田忌赛马的经典故事来进行导入,引导其感受对策论方法。亦或是引用生活中沏茶与烙饼的问题来使其感受运筹思想。可以看出,每一种看似复杂和深奥的数学思想都能够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行为进行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说十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理解与把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符合实际,并贴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与认知经验,再结合教材中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来为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真正落实促使其自然而然发现并自主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目的,感受数学思想的便捷性。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遵循一定规则来为小明搭配早餐,比如饮料与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而可供选择的早餐有牛奶、果汁、豆浆、蛋糕、油条、饼干等等,请试着总结一下小明一共有几种可选方案。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来使学生轻松地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强调自主探究
        数学思想是一种源于数学知识但又高于其表象的隐性内容,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数学广角都对不同的数学思想或模型有所体现,而这些问题也都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探寻其原型,其设置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解决熟悉的生活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的高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说,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并把握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模型。要知道,直观呈现一种事物,甚至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都很容易做到,但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动手实践、观察、猜想、假设和推理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却十分不易。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到学生的已有认知起点,还要充分把握其认知起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处,找到这一衔接处来合理延伸出科学丰富的教学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指引学生去发现、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一同探究和深入,感受数学思想并运用其解决问题。切忌机械的记忆与生硬的模仿,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四、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广角板块本身就具有十分典型的生活性特征,而这种贴近生活的选材与设计方式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会在实际教学和操作中有较大难度。仅从教材中的实例编排上来看,多选用直观的生活实际问题来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无疑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思维模型,提高其数学思维空间的有效方式。例如,在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中,教材安排了生活中每天都需要考虑的穿衣搭配情境,目的是为了突出和体现排列组合思想。再如三年级数学广角的“搭配”中,则是用“班级是整体,每个人都是班级整体中的一个元素”来表现集合关系,还通过天平来将一颗西瓜与四个苹果重量相等的关系进行呈现,以使学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其中的等量代换思想。总的来看,数学广角教学实践活动离不开对教材的科学开发和运用,而在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同时,更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特点,通过多元的实物、图表、教具以及生活元素来为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情境。
        综上所述,数学广角虽然在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占比并不大,但它独特的价值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发挥无限潜力的空间中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建构起科学的数学思维,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数学思想载体,而对于该部分的教学方法也仍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断深入把握教材理念,追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小静. 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广角”的实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马帆.小学数学广角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09):12.
        [3]方志良.加强数学思想渗透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修订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7(60):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