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四个“活”方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季燕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
        王季燕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开发区茗园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8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所看、所听、触摸、感知等方式,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激发其探究欲望:是什么,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关键词:四个“活”方法;幼儿;科学活动
        对幼儿开展实施科学活动,是重要的启蒙教育,《指南》幼儿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纲要》的颁布,让我们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一味向幼儿输入科学知识,而是在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幼儿善于发现周围生活中有趣好玩的现象,通过科学实验,观察、对比、探究……来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小秘密,来理解事物之间的基本关系,让幼儿在主动探究、思考中,爱上科学活动,享受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现将本人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总结的四个“活”方法,做浅要分析。
一、科学活动内容“活”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又要考虑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因此,幼儿的科学活动内容来源应紧密地联系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要在幼儿生活的周围发掘活动内容,并将现实生活进行适当拓展。在科学活动中要想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及兴趣,只有来源丰富并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究,认真思考科学小秘密,发现科学的神奇。
        在大班一次区域活动中,小磊和鹏鹏看到区角里一些建筑的图片,产生了好奇,小磊对鹏鹏说:“你看,这个屋顶是圆的,这个是平的……”鹏鹏说:“是的,跟我家小区里房子的屋顶也不一样,好奇怪哦……”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我开始挖掘新的科学活动内容《屋顶的秘密》,带领幼儿一起探究关于屋顶的小秘密。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不同建筑的屋顶也不相同,每种不同建筑的屋顶也隐藏着不同的小秘密。为了帮助幼儿探究不同建筑屋顶的秘密及作用,我收集了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标志建筑屋顶的图片及视频。如:人民医院的最高楼屋顶的图片(上面没有尖屋顶,而是很大一块平地);居民楼屋顶图片(上面有太阳能);星级酒店屋顶图片(上面露天餐厅);市中心通信大楼屋顶图片(上面是大的时钟)……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究、对比、讨论、发现了:医院屋顶平的,是方便直升机运输病人;居民楼屋顶的太阳能可以提供给居民热水;酒店屋顶露天餐厅,可以给人们带来用餐享受;通信大楼屋顶的时钟,方便市民了解时间。这些我们熟悉的,天天看见的,路过的大楼屋顶,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给城市里的人们带来了便利。通过选择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选择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大楼屋顶图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探究热情,也方便了幼儿的观察、对比、思考。让幼儿的探究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同时,使幼儿获得了更加真切的知识感受。
二、科学活动材料 “活”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依靠事物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联想,而不是凭借对事物的理解、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

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认知易被直观具体和触手可及的事物所吸引,认识事物的方式是通过眼睛观察、耳朵倾听、鼻子嗅觉、手指触摸来获得对具体事物的直观认知感受。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应都是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丰富趣味性,能让幼儿通过感官感知获得直接经验的,并能让幼儿产生尝试,探索欲望的材料。
        圆圆的东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何让小班的幼儿理解什么是圆,以及圆形物体的作用,这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幼儿获得具体形象的感受。在开设小班科学活动《圆圆的东西》前,我让幼儿每人从家中带一样圆圆的东西到活动中,有人带了不同勺子,有人带了不同的球,有人带了不同的水果……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表达分享自己带来的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教师也根据幼儿的材料,帮助幼儿一起总结归纳了圆圆的东西的特点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活动中圆圆的东西,都是和幼儿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有些还是他们生活中天天使用的。所以对自己带来的圆圆的东西,每位幼儿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生活经验及情感经历,这使得整个活动变得丰富、可操作、有温度。
三、科学活动方法“活”
        生活化的课堂充满人情味,能使幼儿感到生动有趣,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如何让科学活动与生活有效融合相互渗透在一起,需要老师将活动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有时还需要将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引进课堂。
        有时我还将真实的生活和社会引进课堂,如中班科学《了不起的消防员叔叔》活动中,我请到县消防大队的消防员叔叔到活动中和幼儿互动,他也将救援中常用的工具带到活动现场,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用一用、说一说。以往幼儿对消防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观察或者听说,但在这次活动中,是以幼儿体验生活的方式来实施。幼儿不仅可以真实的看到消防工具,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比、联想,知道了消防工具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工具不一样之处。既了解这些工具在救火过程中的特殊用途,也知道了消防员叔叔是怎样开展救援的。让生活和活动相互融合渗透,使我们的科学活动散发新的活力。
        四、科学活动运用“活”
        陶行知说过“教学做合一”思想的重点集中在“做”,这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幼儿的探究思考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幼儿获得知识仅仅停留在从生活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导幼儿用学得的知识更好地生活。 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自己原有的经验,帮助幼儿通过生活实践,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中,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增加了关于完善生活实践环节的表格----不同的天气你所选择的工具表格(让幼儿画一画,每种天气,你需要带什么工具,为什么?)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根据不同的天气选择了不同的工具,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了上面没有的工具,并说明了原因。如:有的幼儿说,下雨天会带雨伞、会带朔料袋和餐巾纸,因为塑料袋可以装雨伞,雨伞上的水就不会到地上,餐巾纸可以帮助把头发上溅到的雨水擦干净……通过对天气的了解,可以让幼儿知道自己穿什么衣服,什么的天气需要准备什么,注意什么,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了解天气预报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把幼儿放在首位,将活动扎根于生活;需要引导幼儿从活动中延伸到生活中;需要真正的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幼儿知识的养料。
        教育的最高追求来源于生活,又升华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科学活动内容“活”,为幼儿学习提供了活的教材;科学活动材料“活”,为幼儿探究丰富了操作可能;科学活动方法“活”,为幼儿探索未知提供了渠道;科学活动运用“活”, 为幼儿认识世界拓宽了途径。因此,幼儿的科学活动因立足于四个“活”方法,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考,让幼儿在生活中“玩科学,做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浸润童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