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连梦梦
[导读]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连梦梦
        乐清市机关幼儿园 325600
        
        摘要: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通常是在使用物体、摆弄玩具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的,思维依然以直觉行动性为主。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平台,符合小班幼儿学习与思维的特点,因此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有效开展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策略:一是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游戏;二是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推动幼儿自主探究;三是加强教师的游戏指导,推动区域游戏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策略
        在课程游戏化改革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近年来,大多数幼儿园都设置了活动区,包括语言区、音乐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娃娃家等。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需要依靠区域游戏中的动手操作等活动形式来习得知识,获得发展。所以,本文将以小班幼儿为例,对于有效开展区域游戏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性是区域游戏的鲜明特征。区域游戏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自行确定游戏内容与游戏玩法,并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游戏伙伴,给了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真正把游戏的“权利”归还给了他们,教师只是扮演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帮促者的角色。那么教师如何通过开展区域游戏实现教育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通过利用环境及进行环境创设,将教育目标隐藏于区域游戏环境之中,通过隐性指导的方式达成教育目标,推动幼儿自主探究。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游戏水平有限,为了使他们的游戏活动建立于其生活经验之上,需要我们创设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从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活动区的游戏活动。如围绕“我们家的房子”主题活动开展的建构游戏活动中,幼儿来到建构区发现墙面上有教师绘制的各种造型的房子,还有他们和家长一起拍摄的小区的房子,有效调动了他们的思维。游戏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会选择不同的活动区进行游戏。如果活动区位置设置不合理,很容易使活动区之间产生干扰,影响幼儿专注于某个区域的游戏。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区的创设时,应该根据活动区的游戏内容选择位置,并坚持动静适宜的原则,从而在根源上降低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干扰。
        二、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推动幼儿自主探究
        材料是区域游戏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学习知识、获得发展的重要媒介。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所投放的游戏材料要暗含着教育目标,并通过材料投放推动幼儿自主探究,实现隐性指导。如在生活区,有的教师投放了各种圆形的物体,黄豆粒、黑豆粒、玻璃球等,还投放了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的“筷子”,通过这些材料投放引导幼儿玩夹东西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培养他们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差异分层投放材料,如有的幼儿手部肌肉控制“筷子”的能力低,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夹一些圆形的物体,他们会在多次失败中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放弃参与生活区游戏活动的念头与行为。为此,我们可以投放一些纸片、薄橡皮、布等材料,让他们先通过接触容易夹起的物体来练习,当熟练了以后再提高难度,鼓励他们不断挑战,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他们的小手肌肉控制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由于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以高结构为主的材料,引发他们与材料互动,推动他们自主探究,不断创新。
        三、加强教师的游戏指导,推动区域游戏顺利开展
        在区域游戏,特别是一些合作类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小班幼儿语言交往、合作探究的经验不足,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或者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教师加强游戏指导,为幼儿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推动游戏顺利进行,促进幼儿真正发展。如在“我长大了”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蜡笔、手工纸、彩纸、胶水、小剪刀等材料,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我长大了”的理解。有的孩子用剪刀剪了两个形状不同的纸片,并用胶水固定起来,还跟小伙伴说:“看,我长高了!”玩成手工以后,这个孩子竟然拿起旁边的彩纸撕起来,此时教师应该立即询问撕纸的理由,并渗透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又如在娃娃家里,有的小宝宝想扮演妈妈,可是小伙伴不允许,两个人“过家家”的游戏开展不下去了,由于小班幼儿在分配角色方面经验有限,所以此时教师应该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完成角色分配,以推动区域游戏顺利开展。
        区域活动有利于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同时其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自由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体现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仅以小班幼儿为例对有效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曾莺,张健敏.浅谈小班幼儿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以区域游戏“小小建筑师”为例.幼儿教育研究,2017(5):55-57.
        [2]邓世娟.小班区域游戏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