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孔艳
[导读] 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
        孔艳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幼儿园211525
        摘要: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游戏中幼儿学会合作的方法,养成合作的习惯,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因此,我以角色游戏为背景,来培养中班幼儿合作能力,主要从以下三点展开:一、目前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存在的问题;二、分析在中班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合作能力的主要因素;三、中班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角色游戏、中班幼儿、合作能力
《纲要》中社会领域的目标指出:“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许多研究表明:“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与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幼儿期是进行合作训练的最佳时期,事实也证明幼儿之间能够合作。”
中班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但由于缺乏合作能力,极易和同伴产生不愉快的经历,所以对他们进行合作的培养和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一、目前中班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了与同伴合作的心理需求,与同伴游戏、玩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体验过与姊妹相处,缺少合作的意识和技巧,在与同伴进行角色游戏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是:
1.许多幼儿羞于主动合作,不会向同伴提出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2.角色游戏的持久性差,需要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3.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不能较好的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缺少必要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不知如何与同伴合作,在游戏中发生矛盾时,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告状现象严重。
        二、分析在中班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合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根据角色游戏中存在的现象,结合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分析中班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合作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1.环境的因素
(1)游戏环境
在幼儿园的各区域或游戏活动中,有的区域材料提供不足,材料没有层次性,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及现有经验,孩子不懂得合作分享的方法,基本以自我为中心。
(2)家庭环境
家长平日工作较忙,没有时间陪幼儿一起玩,更没时间带幼儿到邻居家与同龄幼儿在一起共同玩,幼儿常常一个人在家独自玩,想干啥就干啥!只要没有危险,家长都同意。家中的玩具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好吃的独自占有。
2.教师的因素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及环境创造不够;在角色游戏活动时,看似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材料也提供了。但材料较肤浅,缺乏层次性,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不具体,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适时介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同伴的影响
同伴是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的主要对象。幼儿对同伴的认识在心理上,首先是平等的。皮亚杰指出:“一般的同伴合作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然而,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同伴只会争执,不会协商、不会合作,只是向老师告状求助,这样必然导致冲突的产生。
        三、中班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指南》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合作。

”针对本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合作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我在角色游戏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温馨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1.环境创设、游戏材料的提供
创设温馨舒适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新颖、层次性、动态性、适合中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增设游戏区,如:医院、商场、表演区、娃娃菜场等,能让幼儿通过模仿生活中各种熟悉的角色学会合作的方法;提供部分成品玩具,如各种商品、形象的理发用具、娃娃家的炊具、医生的听诊器、表演区中的头饰等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以合作性为目标,明确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
我们结合综合教材中的主题教育教学内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为中三班幼儿创设了角色游戏。例如:在“星光大道”游戏中:幼儿能与同伴共同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相互配合。尤其在打击乐器时,我所提供的变通图谱形象生动,能调动幼儿用乐器演奏乐曲的兴趣,选择的乐曲和节奏型是幼儿们所熟悉的,在根据图谱设计配器方案及根据商量讨论后的方案进行合作演奏,这个环节能充分体现幼儿的合作性意识和能力。
2.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帮助孩子提高合作能力,做到家园共育
现在手机、相机多媒体功能强,使用便捷。家长、老师可以把幼儿快乐的点滴和合作的情况以视频、照片等形式呈现出来。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育儿观,加强科学育儿的意识,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家庭氛围,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增强幼儿的自信。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榜样示范
1.用心观察孩子游戏中的现象及时引导
在角色游戏时,教师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幼儿们在各自扮演角色活动时的具体合作表现,发现同伴间合作较好的现象,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在游戏结束评价时,重点表扬合作较好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合作的,对较好的合作方式,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以此为榜样,调动其他幼儿学习好的合作方式。
2.教师的言行身教、适时介入
老师主动地使用一些语言与幼儿交流。在游戏时用一些邀请语,如:“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请你参加我们的游戏,好吗?”“愿意和我合作吗?”……商量语如:“可以吗?”“还需要什么呢?”“能借我一下,好吗?”“换一种方法,好吗?”以及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观点,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等等。久而久之,幼儿们的话题多了、想法多了、交流多了,互不搭理的少了、争执的少了、协商讨论的多了,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幼儿们学会了合作,从而提高了合作技能。
3.注重评价的手段和形式,让孩子有合作的动力
在游戏的评价环节中,评价的手段主要采取:短片回放、照片再现、纯回忆式。评价的形式主要:按照人数多少——集体评价、小组评价、个别评价;按照游戏内容——重点评价、粗略评价;按照评价的时机——即使评价、总体评价;按照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他评;按照评价的组织策略——反映式、问题式、欣赏式。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宜的评价手段和形式,进行正面评价反馈,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同伴合作,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同伴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引导。”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矛盾,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合作的目的。
首先,营造同伴合作的氛围,引发合作需要。在游戏的过程中,避免过多的干涉,减少限制性的要求,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其次,鼓励幼儿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可以提议让幼儿从家中携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来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玩、分享、合作。
另外,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夸奖的动作,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当然,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角色游戏中,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蕴涵着教育的契机,我们还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主动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养成合作的习惯、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