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翠慧
[导读] 春暖花开,学校终于迎来生机。
        李翠慧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芹洋学校  
        春暖花开,学校终于迎来生机。寒假期间,孩子们“停课不停学”,在家利用网络进行线上学习。由于学生自主性的差异,决定了学习的成果有好有坏。在这样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复学,对老师来说无疑是个挑战。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尽量兼顾全体学生的方法。
        机缘巧合,在梅江区2020年小学教师职务培训中,笔者从王爱霞老师的《思维导图在教学工具中的应用》一课中得到启发:为何不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全新的方式给孩子们进行复习?对于超前学习的学生,这样全新的方式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学困生而言,相当于从头学习,将重难点融入思维导图中,能够帮助他们抓牢抓实基础知识。
        笔者将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已经完成网络教学的前四个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提取,制作成思维导图,以供上课之需。
        一、本课思维导图绘制方法解析
        下面笔者以其中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为例,做简单介绍。
        
        
        
        
        
        
       
        
        
        
        
        
        
        
        《生活中的数》思维导图
        《生活中的数》这个单元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绘制导图时,我首先将单元题目《生活中的数》作为主题,通过总结归纳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分为四个部分,作为一级分支,对应的内容作为二级分支,并利用不同的颜色对每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分类,使整个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
        在思维导图里我还根据课堂设置的情境添加了猴子和桃子的图画,增加思维导图的趣味性。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课堂呈现
        北师大版的教材特别强调与生活联系,所以在课程开始,我设置了小猴子皮皮摘桃子的故事情境。通过数皮皮所摘桃子的数量——读、写皮皮桃子的数量——比较猴子三兄妹的桃子数量——将猴子三兄妹的桃子放在百数表对应位置四个连环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在每一个故事后使用思维导图做知识点的点拨,点拨时笔者先鼓励学生回忆与此有关的数学信息,再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当做相关分支发散出来。
        思维导图通过课件里的动画,跟随课堂节奏一点一点呈现。课堂结束,思维导图也完成了,就像在学生脑海中绘制了一幅100以内数各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地图,它通过让学生们都感兴趣的图文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从中找到内在联系,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每个知识点后笔者设置了相对应的阶梯式练习,通过闯关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系统性、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将重难点融入练习,润物无声,学优生从中得到强化,学困生从中吸取知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对学生的帮助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联结的知识图谱
        书本结合数豆子、数花生、数红果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但是如果不给予帮助,学生自身大多只能停留在活动层面,很难主动完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类。
        笔者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将每个单元题目作为一个主题,即思考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点作为一级分支,然后又继续向外发散。思维导图在完成后就如一棵大树,根连茎,茎连叶,所有的知识点联结在一起。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点得以图谱化、清晰化。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把每堂数学课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和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思维导图恰好能够有效地整合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寻找知识点的内在结构,建立有序联结的数学体系,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的思维具象在图纸上,变得有迹可循,有图可依,不再只是乱糟糟地停留在大脑。学习有序了,自然就能够高效。
        (2)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概括知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因为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再由教师完成导图绘制,实际上是给学生示范归纳、概括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课前先按照自身思考进行导图绘制,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四、课后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新颖有趣的上课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从课堂练习来看,效果不错。但是总体感觉课堂上学生虽然感兴趣,却缺乏思考,就如嗷嗷待哺的小鸟,每一部分总结都等着老师来完成。笔者设想,在训练了一段实践后,可以尝试提前布置思维导图的任务,让学生在家先自行思考、绘制,不管好与否,相信在课堂上都更能够增加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一年级的学生在总结知识点和有序记忆方面的能力仍然需要慢慢提升,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有效的锻炼,孩子们能够越来越好。
        每次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都像在探索新的世界,在这新的世界里,学生的收获和成长是我们的目标。希望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帮手,能够给学生提供参考、辅助,帮助孩子们插上思维的翅膀,在学习的天地翱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