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价值——以五年级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姬小军
[导读]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数学题目有了自己的认知
        姬小军
        (河南省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小学 河南省辉县市 453600)
        摘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数学题目有了自己的认知,还具备了反思的意识,如果能让学生养成总结、搜集、反思错题的习惯,就能实现知识点的回顾,错误的反思,能力的巩固与提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五年级课程为例,尝试探究错题本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本;教学价值;五年级课程
        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规避问题,忽视问题,任由问题发展壮大,直到无法改正,而将错题本引进数学课堂就是师生从思想上正视错误的表现,为改正错误做好了前提准备,值得肯定。笔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优秀教师的引领下也将错题本引进了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具体如下所示:
        一、利于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积累的功夫要下到日常,这是因为错误可能随时出现,考验着学生、督促着学生,但很多时候,大家就会将错误弃置一旁,浪费了错题资源,还放任错误发展壮大,继续施展其“魅力”,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监督学生准备错题本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养成日常积累的好习惯,这样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才能发挥错题本的价值,纠正大家的错误。
        如,在学习完《简易方程》这一课内容时,同学们基础不扎实,也存在理解上的困惑,还粗心大意,因此在进行随堂小练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这些错误不仅让笔者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还成为了学生积累的对象,让其对自身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因此笔者提醒大家拿出自己的错题本,积累下自己的错误,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再如,学到《因数与倍数》这一课内容时,不等笔者提醒,大家就自觉地拿出了错题本详细地记录下错题并在一旁写下了自己出错的原因,表明同学们已经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受到了笔者的表扬。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错题本试图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将功夫下到了日常,彰显了错题本的其中一个价值。
        二、有助于分类意识的养成
        知识点不同,学生可能会犯不同的错误,即便是同一课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也可能在不同的课堂中犯下同一种类的问题,此时就需要学生做好错题的分类,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养成分类的意识,
        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同学们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错误:有的是因为基础差,搞不清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律;有的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是审不清题,就是错把乘法当作加法,甚至在抄写答案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错误;有的学生则是与之前所学的知识点产生了混淆;当然不排除同一个学生犯多种错误的可能。

无论是哪种错误都会影响整体学习效率,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对犯下的错误进行分类,尝试将同一类型的错误放到一起,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出自己学习的短板,实施针对性强化练习。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分门别类地积累错题,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出自己哪项能力的缺失,从而实现针对性的练习,也有助于养成学生分类思想。
        三、从反思中得到能力提升
        除了在错题本上积累下各种类型的错误外,实现记录、总结的目的外,更为重要是使用错题本,发挥错题本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从旧知识中吸取教训,获得新生。
        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这一课内容时,因为涉及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统计图制作等问题,知识点多,步骤繁琐,很容易出现问题,犯各种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就被同学们积累到了错题本上,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反思,探寻错误出现的原因,从而有了新的学习体验,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为错题本其中一个价值就是成为学生反思的依据,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弥补短板,提升能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四、找到了师生合作新途径
        错题是伴随着教学活动产生的,这个活动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所以必须要师生共同参与到错题本活动中,由此为师生合作提供了新途径。
        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内容时,不仅是学生,就是笔者也记录下了同学们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师生据此展开沟通、交流,谈一谈问题出现的原因,找一找是谁的问题;布置强化练习活动,同学们能力有限,只能借助旧问题展开练习,可能已经熟记了相关数据,因此练习效果不大,此时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素养、履行自身职责,为学生提供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练习题,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借助错题本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合作,形成教学合力解决了同学们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错题本的价值,提升了教学质量。
        综上,因为种种原因,同学们在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打击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影响了教学效率。基于此,笔者引进了错题本教学法,旨在借助这一途径培养学生积累习惯、分类意识、反思精神并增加了师生合作新方式,具体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利利.错误也精彩——谈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2]吴刚.有效引导变错为宝——浅谈小学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6(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