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胡邓杨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成为各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胡邓杨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   618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成为各学科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各个要素出发来优化教学过程,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样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在化学这一学科中的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因此,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问题;实验活动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并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将微观的、抽象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造成学生的学变得更加机械化,这样一来,有意义学习活动自然无从产生,这也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而在新课改这一形势下,教师作为推动新课改的主力军,首先应转变教学理念,并将“学生为主”的教育观渗透到课堂中,其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化学认知水平来优化教学设计,以此发挥出化学学科的教学价值,同时,构建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参与意识
        高中化学知识相比较初中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会降低。而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性特点,并且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教师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生活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为所学知识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建立有效联结,以此降低他们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以此引发他们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共性以及差异性,笔者首先结合实际生活展示学生所熟悉的“洗洁精商标”,并介绍“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清洗剂清洗蔬菜水果表面残留农药,可除表面农药超过百分之七十,菌和寄生虫卵去除率均超过百分之九十,因为含有碱性助剂”这一生活常识。这时,学生便对“碱性助剂”里面的成分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于是,笔者提出“碱性助剂含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紧接着出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有何异同”这一问题,便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以此推动了后续教学活动的展开。可见,利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作为教学导入,能够快速引入课题,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置课堂问题,活跃探究思维
        问题是活跃学生探究思维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催化剂”。

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课堂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意识,还能够以问题为出发点,使他们不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此外,在解决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不断实现知识体系的自动更新。
        例如: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瓦斯爆炸事故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即:瓦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何能引起爆炸?以此揭示“甲烷”这一教学主题。在讲述“甲烷的分子结构”时,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即:甲烷的电子式怎样书写?如果甲烷电子式中的每一对电子用一条短线代替后将变成什么样子?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深入探究,并活跃了他们的探究思维。在解决以上问题时,不仅使学生对甲烷的结构以及化学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帮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发展其思维意识。
        三、强化实验活动,提高认知水平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验活动的展开,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中,以此使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其认知水平。
        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即:能够通过某些方式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吗?这一问题推动了实验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在此之后,笔者指导学生展开三个主要的实验操作活动。实验一:把一块锌片以及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实验二: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起来,再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实验三:在实验二中的导线上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后,再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此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以此使他们体会到化学能在原电池装置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可见,通过实验活动的展开能够给学生一定的体验,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深入发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改革与调整。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不仅需要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化学学科本身的特征来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帮助学生产生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等不同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J].情感读本,2017(36):60-60.
        [2]太英飞.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J].神州,2016(2):107-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