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中学256506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作业进行创新和改革,尤其是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这两方面,这方面的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作用,是目前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作业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布置。并且要重视对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教师需要全面的、有效的对作业进行布置和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动力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将提出几点有关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作业批改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下对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而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重视对作业的布置、检查。但是,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内容过于单一、枯燥,没有实现作业内容的多样化,这便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厌倦、无聊的心理,没有动力和信心去对作业进行完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相对于过去的知识更加复杂、抽象,并且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1.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将数学作业简单化,利用新颖的作业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的作业模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应用和落实。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发现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数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相关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去商店进行购物,通过购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商品的斤数和每斤的价格的对应关系进行理解和计算,能够利用简单的函数进行实践,进而将数学知识合理的、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兴趣,使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和观点,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需要使数学知识体现在社会实践中,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有动力和积极性去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通过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而使学生重新审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2.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之处,使学生能够在类似游戏的实践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使作业的内容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实验类的作业。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相关知识时,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渗透到所布置的作业中。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相关的游戏式的实验,使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趣味性,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掷色子或者抛硬币的方式进行作业的完成,准确记录自己的所得出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经过计算得出大于等于三这一情况的概率,通过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对概率这一知识产生兴趣。并且,学生能够更深一步概率相关知识的真正内涵。
3.作业的批改和评价
作业的批改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强的信心和动力去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公平、全面的对作业进行评价和考察,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重视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所上交的作业中标明评语,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语而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水平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笼统的标明“优”“良”“中”“差”这四类结果,应该对学生所完成的内容进行分层评价,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进行有效的修改和完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所提交的“全等三角形”相关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步骤的完整性、证明过程的逻辑性,以及知识点的准确性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完成,逐渐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习和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结束语:
本文从几方面针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方式及批改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包括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模式、布置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形式、作业的批改和评价这三方面,希望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数学作业的完成形式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从新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开始热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通过对作业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使我国的数学教育体系更加的完善、丰富,不断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瑞能.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方式的一些看法[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4):140-140.?
[2]黄苏平.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