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古拉黑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四开中心校 616151
摘要: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策略性建议,分别为丰富课堂形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发展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也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一些策略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丰富课堂形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不免有些呆板而沉闷,以至于不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新课程的视角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能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能积极提出疑问,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言之,即引导学生采取课标中所提倡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非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这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来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而为达此种目的,具需要教师合理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或方法,以丰富课堂形式。诚如课标中所提出的,应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为达到此种效果,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都要给予重视并合理搭配起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应避免单纯的讲解,而引入圆柱实体,然后演示把圆柱剪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过程,非常地直观而生动,从而便于观察,使人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能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再如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应当给予应有的重视组织学生去积极落实,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与应用知识。
二、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发展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理念。所谓生活化教学,概括来说即在平时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正地具体情境中学以致用,发展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此外,联系生活实际还彰显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经典之语的真正内涵,因为只有实践才能真正知识的价值。许多学生考试成绩很好,然而对于实践操作性的学习活动却不能很好地完成。换言之,学了知识不能善于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这样其数学素养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发展。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正的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发展素养,也是新的教育背景下必须加以重视的。这要求教师在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比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可让学生观察和确定自己在教室的相对位置,以对前后左右的相对性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在学习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时,可创设在超市买东西的的生活情境,用写有数值的纸片充当“人民币”发给学生,让学生用“人民币”来买“本”、或买“笔”等,从而使学生运用实践中巩固所学到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同时也锻炼其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教育教学领域。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一线教师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工具。而这也正是新课改的重要倡导之一,正如其中基本理念部分中所明确指出的:“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概括来说,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用途和价值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创设直观画面情境,促进学生思维认知;适当拓展学习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过程;促进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关于前两个方面多数教师都是比较熟悉,至于第三个方面,其主要的表现即为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网络学习资源库等方式来预习课堂知识,课堂上教师则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所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而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本文对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三点策略性建议,分别为丰富课堂形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发展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总结相关问题,以充分落实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胜奎.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013):179-180.
[2]陈勇.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7(47):1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