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刘婷
[导读]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为了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刘婷
        广东省惠州市长湖苑小学516000
        摘要: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为了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等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获得有效提升。但是当前阶段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分析其中的问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不断对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明确数学课程学习的重点,掌握到思维、学习的技巧,促进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升,进而满足当前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具体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鉴于此,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整合内部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的教学情况,制定出严谨、科学的教学策略,进而有效满足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从当前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学生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学习,并且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掌握到表面的文字知识,他们在课堂中的练习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样不仅仅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还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实际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一些教师为了有效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并没有制定出严格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比较缺乏,无法有效满足实际管理与教学的基本需求。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获得有效提升。
        (二)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兴趣爱好,创新教学的方式,进而有效满足实际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是从当前阶段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来看,整体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比较低下,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知识讲解方式,不注重运用先进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整体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也并不能够取得有效的提升,对于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培养没有较高的重视度,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效果。
        (三)忽略创新思维培养
        传统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模式之下,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比较单一化,依然仅仅只是采用知识讲解的方式,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时间机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效果,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锻炼,导致了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大大降低。由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了很多,并且不同知识点下面包括了比较多的知识内容,但是许多教师仅仅只是注重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缺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实际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也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二、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想要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并且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应注重明确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进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并且结合教学的目标对数学课本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挖掘,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圆柱和圆锥”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前结合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全面掌握到圆柱与圆锥的综合特征和特点,能够进一步熟练使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然后,通过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整理,促进他们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练习、讨论、合作的过程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并且进一步有效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最后,使学生通过整理、交流、合作等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所在,并且深入感知到数学的价值,进而有效培养学生树立起“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促使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与精神获得有效提升。
        (二)创建良好的情境
        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了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有效提升,应注重在课堂中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注入全新的活力,丰富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与学习。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普及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资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建出丰富的情境,促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升。
        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搜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了动画的形式,还搜集了一些视频、图片等与教学知识内容相关的资料。然后,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动画演示、视频、图片等资料播放了出来,为学生创建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且引导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结合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思考,笔者也会及时通过操作“暂停”等功能融入课本教材知识内容的讲解。如此一来,笔者运用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之中进行观看与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实现了省时高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效果。
        (三)提升实践的能力
        为了有效实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满足当前阶段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注重丰富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实践,促进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升,进而有效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应用型教学,积极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进来,不断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首先结合班级当中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等引导其进行了比较合理的分组,让各小组统计每一位成员的睡眠时间等,并且将这些数据与信息整理起来。然后,笔者让各小组结合本节课程当中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内容以及统计的数据,经过小组中的探讨、分析等制作成扇形统计图,这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应正确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从明确教学的目标、创建良好的情境、提升实践的能力等多方面出发,全面促进整体的教学效果与质量获得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秋红.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24):47-48.
        [2]黄凯波.如何将新课标融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J].中国教师,2017(S2):135.
        [3]黄金宗.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