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梅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钱岗中学441204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关乎其综合考试成绩,而且影响其未来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对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的环节,能够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探究教学反思的策略,以此来通过教学反思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反思目标;学生反馈
教学反思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的现状,许多教师由于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忽略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所以对教学反思策略的认识和探究还有待加强。只有充分掌握了教学反思的策略,教师才能提升教材反思的有效性,切实发挥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提供一些帮助。
一、参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期望实现的教学结果的综合概括,其不仅能够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指导,而且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可以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为参考依据,总结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否实现了各项教学目标以及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反思学生是否在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教师参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纠正教学反思的方向,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对《内能》的课程教学进行反思时,我们可以依次反思各项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的实现情况,然后再根据反思结果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或者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目标,我们要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描述同一物体的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对于能力目标,我们需要反思学生是否能够以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相关实验和体验活动,思考学生能否正确判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了改变;对于情感态度目标,我们需要反思学生能否通过学习人类认知内能定义、内能单位—焦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知识的过程感受到人类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优秀精神。
二、依据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的氛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教学效果能够直接展现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帮助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感受不同教学方法带来的课堂效果,并依据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来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有利于丰富教学反思的参考依据,直接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针对《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进行教学反思时,我们可以回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然后改善教学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在讲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时,我利用细电线、灯泡和电池进行了电路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教学情境。针对该过程的教学效果,我发现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有些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要站到教室的前面来学习。所以,我反思实验演示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被勤加利用。通过反思教学效果,教师就能发现课堂教学的优势,并将这种优势扩大。
三、通过学生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发挥着主体作用,其对教师教学以及自身学习的观点在教学反思中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初中物理教师在展开教学反思时,应当注重学生反馈的信息,切实参考学生的意见和观点,认真思考学生提出的建议,并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以此来发挥学生对推动课堂教学进步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加强教学反思与学生的联系,探索出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使课堂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反思《欧姆定律》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将其他同学在学习中的问题和建议整合在一起,然后我们再依次整理出学生反馈信息的共同点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如学生反馈自己对“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步骤还不太了解,希望教师可以带领自己操作实验,针对这一条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反思本节知识的纯理论教学能否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之后的教学中引入物理实验操作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物理实验器材,以此来通过教学反思丰富教学内容,推动自身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改善教学效果、完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身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提升对教学反思的重视程度,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教学内容等方式探求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策略,以此来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孙慧敏.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2]管立强.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的探析[J].教书育人.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