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闫希美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发展理念已运用于现代课堂互动之中
        闫希美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  2566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发展理念已运用于现代课堂互动之中。数学作为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分析、探索实践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策略和组织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果难以有效提升,影响其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发展。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将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效果不佳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和培养策略运用不当而造成的。初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打牢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始终是广大学科教师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问题环节、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
        一、引入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意味着革新教法势在必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加强。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引入信息技术,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基础出发,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正负数场景引入其中,引发学生对正负数的数学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如天气预报中的温度变化、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工厂制造的产量对比、家庭收支的结算明细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会到正负数的实际运用,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与生活场景的引入,不仅能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设置问题环节,提高学生探究质量
        课堂问题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之一,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效果,进一步掌握课堂整体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不足支出,这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体学情,灵活设置问题环节,创新问题内容,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有效思考,避免产生费时低效“空热闹”的课堂现象。
        例如:在“整式的加减”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并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为了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对整式加减的运算能力,我结合学情基础设置以下问题:①多项式2ab-ab+ab-5是()次()项式,最高次项是(),最高次项的系数是()。②整式运算2ab-3ab+5ab-ab ③若与2a+5互为相反数,则a等于()。④式子3a-b与a+b的差是()。⑤若(a-3a-1)+A=a-a+4,则A=()。通过对课堂问题环节的灵活设置,既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
        三、展开小组合作,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因家庭因素、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差异化现象,这种差异化现象将阻碍学生的整体发展,降低自身的学习质量和理解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和引导方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展基础,进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主体需求,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此外,在兼顾个体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整体水平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从算式到方程”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学情问题,我及时调整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探究的过程中,打牢自身的学习基础。同时,我还根据各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如“当x=-1时,4x+2ax-3的值是3,则a的值为()。”“已知某数x,若比它的大1的树的相反数是5,求x,请列出这个方程。”等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还能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引入、问题环节的设置、小组合作的展开,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和学习习惯,进而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根据学生个体的学情变化,灵活调整组织策略,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宋迎春.打造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7(18):64-64.
        [2]方琴.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探讨[J].中外交流,2017(39):297-2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