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阅读指导法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1期   作者:韦敏 晏朝江
[导读]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即自学。
        韦敏                    晏朝江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中心小学校 408403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408403
        【摘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即自学。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数学阅读指导法:读关键词、读中析义、阅读变题、补充阅读。“教是为了不教”,改课堂为“讲练读三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只有把数学阅读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才是最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数学阅读   指导法  阅读能力
        我国义务教育法数学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以语文阅读为基础的综合阅读能力,其中包括数学阅读。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将我在课堂中的阅读指导法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1、读关键词。抓关键词分析、解读句子,理解定义、定理及概念。数学教材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关键词能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其精髓。如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本,抓住关键词“圆心、圆上一点、线段”来理解半径的含义,直径的关键词则是“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线段”,并结合图形,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概念。又如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关键词“相互依存”说明两者谁也离不开对方这一关系。教学扇形的认识时,定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关键词“一条弧、两条半径”因此又可以理解为: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就是扇形。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大声阅读,并把关键词读出重音,在重读关键词中进一步理解、领悟抽象的概念。
        2、读中析义。多读应用题中的条件,认真分析字词的作用。数学阅读需要学生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提高自己在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技能、问题解决、信息的搜集和交流方面的素质。应用题是由文字组成的,有些还附有图画,如果不仔细读,不一字一句读,很容易被“似曾相识”或定向思维带到另一个层面上。如:(1)用竹篱笆围一个半圆形鸡舍,半径5米,围鸡舍的竹篱笆有多长?鸡舍的面积有多大?(2)李大叔用竹篱笆靠墙围了一个半圆形鸡舍,鸡舍半径5米(如图),竹篱笆有多长?这个鸡舍的面积有多大?乍一看,这两题有相似之处,都是半圆形鸡舍,都是求的竹篱笆的长度和半圆形的大小。细一看,却不一样。第一题竹篱笆的长度就是半圆的周长:5×3.14+5×2=25.7米,第二题竹篱笆的长度是半圆弧的长,不包括直径:5×3.14=15.7米。由于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因此面积都是1/2×3.14×5×5=39.25平方米。由此可知,靠墙一词在题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同样大小的鸡舍,靠墙围与不靠墙围所用的竹篱笆的长度却是不一样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题,理解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读懂题,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和保证。
        3、阅读变题。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阅读变题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如:根据算式补充条件::超市出售甲、乙两种购物袋。甲有120个,(                 ),乙有多少个?
        (1)120×5/6  (2)120÷5/6  (3)120×(1-1/6)  (4)120÷(1-1/6)答案是:(1)乙是甲的5/6(2)甲是乙的5/6(3)乙比甲少1/6(4)甲比乙少1/6.通过阅读变题,使学生分清楚谁是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在阅读变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了阅读能力。
        4、补充阅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低,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就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也时常发生困难与错误。一些题中的条件隐含在文字中或条件不明显,如果不认真读,很难将重要的信息和有用的条件挖掘出来,从而导致不知从何下手。如:一本课外读物,我读了35页,还剩下2/7没有读。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题中的单位1不明显,如果学生能够把句子补充为“还剩下这本书的2/7没有读”这样学生就能顺利找出题中的单位1,再根据单位1未知,用35除以对应分率5/7就可以求出书的总页数。又如: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为3.1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根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此题中只告诉了一个数3.14,要解决这道题,似乎难度很大。如果能理解到不管用这根铁丝围成什么图形的,铁丝的长度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告诉了“正方形的边长”就能求到正方形的周长=3.14×4,这里没有直接告诉4,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挖”出来。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再利用公式先求出圆的半径,最后求圆的面积,把隐藏信息挖掘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针对性查阅式阅读。对于学习较弱的同学,要跨越数学阅读这个坎,需要相当时间的培养和训练。针对性查阅式阅读,指就某一个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或段落,再加上阅读其他有关书籍,根据需要,也可以反复比较地阅读。比如,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学生总是难以记住。如果让学生反复读,短时间内记得住,过一段时间也会忘记。这就要求学生阅读“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学生通过“边长×边长”来计算正方形面积,就能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这要求学生阅读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千米=1000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所以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千米。这样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即使忘记了,也能用这个方法找回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数学教学、数学教师应担负起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习惯的责任。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让数学语言系统更加丰富,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的基本环节中去,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为“讲练读三结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只有把数学阅读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才是最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金立亚.阅读学习法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7.
[2]余如意.核心素养视域下多维建构数学美学课堂[J].名师在线,2020(16):18-19.
[3]董德荣.让阅读走进课堂,培养初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J].中学数学,2020(10):64-65+87.
[4]石友梅.以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为导向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9):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