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迎鹏
福建省晋江市罗山中心小学 362200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相结合的实际意义,着重强调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法治教育的具体策略,包括拓展语文教材内容、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践行道德法治教育、利用写作强化法治,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法治;教学内容
引言:目前,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从各个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为此,在实际的教育中,将小学语文与道德法治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语文学科中,不断突出道德法治的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其内容,继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结合的意义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刚接触学习的启蒙阶段,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在该时期,教师应当不断为其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法治教育,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误入歧途,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道德法治的内容有着正确的认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拓展相关的道德法治知识,促使学生对有关内容更加的了解掌握,使其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根据目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法治教育更加重要,可将其贯穿到其他学科中,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对道德法治内容充分掌握。在日常的生活中,遵守法律意识,并且,教师根据教育的实际要求,应当不断落实相关的政策内容,加大对学生思想培养的重视,完善语文与道德法治的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渐拥有正确的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的正确意识。在小学语文学科中,逐渐渗透道德法治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法治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将道德法治的内容传授给学生,通过语文中具体案例,使学生对其更加了解。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法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延伸语文教材内容
现阶段,道德法治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需加大对其教学的重视,不断加强对其应用,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为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道德法治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语文学科中有着较多的阅读文章,其文章通常表明作者的观点,传递出正能量的含义。教师可通过对阅读的教学,将道德法治的内容融入到语文的阅读中,促使学生了解道德法治的重要性。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不断的延伸,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1]。将道德法治内容应用在语文知识中,可有效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中以《悯农》为例,教师通过对该篇古诗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以及粮食的珍贵。以语文阅读的内容,进而延伸出道德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对该篇文章的阅读,懂得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避免粮食的浪费。
在吃饭中做到光盘,可有效的节约粮食,继而不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引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语文与道德法治巧妙的结合,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加强组织课外活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爱动、爱玩的年纪,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为此,教师可定期组织相应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教育。在语文的活动中,让学生了解道德法治的重要性,为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内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有关活动,强调道德法治的意义,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逐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活动中更加专注,让所有学生均能参与到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有关知识,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开展有关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道德法治”为主题,学生可自拟题目,如,好人好事、道德表现等,围绕较多的事例表达自己对道德法治的看法。在演讲活动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完善自己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法治观念。在学生的演讲完成之后,教师可对其进行评价,加大对学生的鼓励,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践行道德法治教育
语文学科的内容与道德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可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加强社会生活的认知。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掌握道德法治的内容,可有效为学生的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应当不断渗透道德法治的内容,并加强与实际生活像联系,在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例如,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以《过马路》为例,教师向学生讲解在过马路时,需要看红绿灯,红灯要停,绿灯可行。在语文内容的讲解中,从道德法治的角度入手,使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了解具体的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利用写作强化法治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阅读的部分内容之外,可包括写作的教学,同样在写作中,也可渗入道德法治的内容,利用写作,强化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普及,大部分小学生对网络均能有效的掌握,并在网络中了解各类的事件。同样网络是一个较大的平台,可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交流。然而部分交流的内容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2]。为此,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判断事件的好坏,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及引导学生的观念。例如,在写作过程中,以狼和小羊的故事为例,在故事中由于具有童话色彩,表明当狼遇到羊时,一群羊合力将大灰狼赶跑了。然而有人会对其进行评论,如,可用暴力的手段对付他人,当学生看到相应的评论时,会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为此,教师针对该评论让学生进行写作,使其表明自身的观点,继而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展开有效的评价,改正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使其拥有正确的道德法治意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当不断渗透道德法治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可有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姜永丽.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09):308.
[2]吴小华.语文法制道德素养的开端——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与道德教育[J].赤子,2019,(2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