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瑾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邮编:222062
摘要:伴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转变,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从单一的提升成绩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进行转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让学生拥有一个较为基础的世界地理观。地球是巨大的,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气候环境以及自然特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每个地区的环境特征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展开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构建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并且将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运用在日后对地理的学习当中,依循地理知识体系学习各种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自然特征
引言:对于学生而言,世界是庞大的,不同的地区涵盖着不同的文化与自然特征,想要完全记住这个世界上每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就必须要有完整的知识构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学生仍然说不出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的产生原因。在当下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生的理解相挂钩,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地理知识,并且将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本文将简述通过观察、分析、评价、实践四种方式提升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希望能够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帮助。
一、在观察中提升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学生不同于初中与小学,学生具备更高的自律性,并且对于学习拥有更高的耐心[1]。因此,在展开地理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对不同区域呈现出来的不同自然特征进行观察,并且获取不同地区与相对应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关联点,提升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对不同地理区域自然特征进行观察时,也正是学生不断了解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学生会逐步在心中构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地图,并且在地图上的不同位置标记不同的自然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挖掘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相关问题,概括地理区域自然特征。
(一)有目的的观察
漫无目的的观察虽然能让学生大致记录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但是学生却不会讲这些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记录到自己的地理知识构架之中。因此,在学生对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观察时,要有目的的从地理的视角来观察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感知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地理条件,产生的自然景观也不同,并且具备着不同的自然特征。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特征,就需要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自然特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挖掘区域与自然特征的关系,以此强化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二)多角度的观察
地理知识是庞杂且相互联系的,在对自然特征进行观察时,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总结,得出特定的知识理论[2]。学生在观察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时,教师要有意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地理知识去观察该区域产生相应自然特征的原因,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构建运用起来。另外每个区域之间的自然环境都拥有一定的练习,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将观察区域周围的自然特征结合起来,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提升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二、通过自主分析提升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还会严重影响对地理知识的兴趣[3]。为了提升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而非跟随着教师的脚步,按部就班的学习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的方式,能够找出自然特征问题的主线,并依循着这个主线找到问题的答案,解决自身不了解的知识点。
(一)分析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能力
地理自然特征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因此需要学生对地理自然特征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地理区域自然特征分析时,学生首先都会从区域地理条件的主要特征入手进行分析。而教师就要让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海拔高度、地形分布、地表起伏等因素都要放在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分析因素当中。
(二)初步分析地理自然特征因果关系的能力
地理区域自然特征都具备一定的因果关系,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蝴蝶效应”。因此,在学生进行自主分析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自然特征联系起来,分析不同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个过程是让学生构建一个地理知识相关的大局观,让学生将整个地球的自然特征当做一个整体。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理知识构架,并且在知识构架中标注自然特征知识相关内容。以此提升学生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三、在评价中提升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评价就是对不同的地理位置展现出来问题、特征以及环境进行评价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去评价不同地区的地理区域自然特征,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提升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对自然特征的情感以及认知,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
(一)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评价
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评价,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于相应自然特征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对我国、巴西以及日本的地理条件与自然特征进行对比,找出三者之间的差异,并且让学生总结地理条件与自然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同一区域的自然特征评价
同一区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区域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总结。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疆域辽阔,生态环境较为丰富,并且拥有丰富的生物种群。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不同自然特征进行比对,并且总结不同自然特征之间的共同点以及不同点,以此提高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四、在实践中提升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授远不如亲自体验效率更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想要切实的提高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就必须要适当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记录下不同地理条件产生的不同自然特征。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会自主对不同的自然特征产生的区域进行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产生相应自然特征的原因。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开展户外活动,通过野外调查、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并且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以及相应的自然特征进行记录,让学生切实了解到不同环境中能够衍生的自然特征。并且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学习技能应用出来,通过观察、体验的方式理解不同地理条件产生的不同自然特征,以此加强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分析、评价、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地理区域自然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便于学生未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左加慧.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测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张凌童.基于地理实践力培育的高中学生野外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3]王朝.高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培养现状与突破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学生地理区域案例分析能力提升
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2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