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下第24期   作者:李立方
[导读] 对音乐学科而言,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能力同样是有差异的
        李立方
        山西省长治市第十五中学(山西 长治) 046204
        摘要:对音乐学科而言,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能力同样是有差异的。如果依然坚持一个标准,一个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上高度统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势必会造成两极分化。基于此,以下对高中音乐教学中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有效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革新高中音乐教学策略,不断挖掘和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文化素养。
一、提升认知度
        以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开展的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意识到当前提升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首先,高中学校在音乐学科教育开展中,加强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师生认知度,明确音乐教学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其次,音乐教师深入研究素质教育思想理念,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开展中,明确师生教学与学习地位,尊重高中生,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培养高中生音乐艺术能力与素养。最后,在高中音乐教学实施中,需要在软硬件设施中给予充足,打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以环境感染高中生,陶冶、熏陶高中生,促进高中生艺术情感、情怀的培养。
二、开发差异化音乐校本选修和社团课程
        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是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音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与必选课程,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加强对必修必选课程的实施和管理,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这是一所学校最起码的教育规范与责任。因此,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本课程结构中,强化了经过校本化改造的国家课程,它是对国家课程的延展与拓宽,聚焦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我校近年来开发的音乐课程有《走进戏曲》《影视音乐赏析》《歌曲创作》《基础乐理》《音乐常识与视唱》《民谣吉他入门》《走进音乐剧》等。还有12年一贯制校本选修课程,如《钢琴》《二胡》《合唱艺术》《手风琴》《竹笛》《高音竖笛》《流行歌曲表演唱》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与选择的机会。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要经常思考: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在音乐学科教学中,以哲学的基本命题来渗透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我是谁,我去哪里,我怎么去。
三、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
        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需关注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丰厚,增强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使高中生对音乐作品内涵、文化等信息全面知晓,以此拓宽高中生的艺术视野。首先,音乐情感文化的渗透,加强音乐情感引领,使高中生能通过情感信息内容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例如:音乐教师以自身情感为导向,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带动高中生情感,为高中生提供情感抒发平台,让高中生以自身情感感受音乐作品情感,进一步知晓音乐作品内涵,以此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其次,从音乐发展历程来看,每一个音符、作品的生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但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重视音乐知识传递,忽视音乐背后文化的教育,使高中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认知效度不足。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需要重视音乐文化的教育,以音乐文化内容为导向,拓宽高中生音乐视野。


四、通过情感教育,利用音乐感染学生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对于学习音乐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有时候还会产生厌学的思想,这就阻碍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核心素质的渗透,影响教学以及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水平不能得到提高,还会降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核心素质也很难提升。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们,他们的心思会比较敏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音乐上的引导以及情感上的教育,跟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以消除学生内心上的障碍。而且,教师可以应用优美的韵律去感染学生,使其逐渐的对音乐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国之瑰宝———京剧》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京剧泰斗的生平,比如梅兰芳,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为京剧发展做出的贡献,学习他们身上具备的高尚品质。而且,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霸王别姬》以及《贵妃醉酒》,让学生了解梅兰芳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初步学习梅派的唱腔。然后,根据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习梅兰芳先生德艺双馨的高尚品质,体验京剧艺术的内涵。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五、加强音乐课堂形式的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当代高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较为成熟,并且很多学生对音乐缺乏一定的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形式,并全面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加强全体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有效培养。依据新课改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进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对高中音乐课堂形式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向学生展示呈现各种优秀经典的音乐。比如在教学《醇厚的中原韵》这节内容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民歌的变异性特征和深入体会民歌音乐情绪,以及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围绕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等地方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内涵和鲜明风格进行分组探讨,并引导学生从创作方式、创作背景和结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还可以教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相关信息资料,进而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强化器乐教学
        强化器乐教学,是使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乃至文化体会都得到锻炼的必要历程。教师需要在器乐教学方面多做努力,给学生提供各类乐器音色聆听与分辨的机会,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详细介绍二胡、京胡、板胡等胡琴类乐器,并分别播放它们的代表性作品,指导学生认真聆听、分辨、思考不同乐器的音色差异。例如,笔者先后给学生播放二胡的代表性乐曲《二泉映月》《赛马》、板胡的代表性乐曲《河北花梆子》、京胡的代表性乐曲《夜深沉》等,让学生分别了解它们的音色与声调特点,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利用聆听的形式辨析不同类型胡琴乐器的主奏乐曲音色及声调,若有条件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操作机会,则更能使学生有效提升音乐的感知能力及分辨能力,从而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渗透音乐核心素养。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实际基础能力进行详细了解,坚持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领导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依据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动态对高中音乐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高中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方法探寻[J].考试周刊,2019(A4):159-160.
[2]高晶.基于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中国教师,2019(S2):91.
[3]陈海瓯.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学科的教学策略探析[J].读写算,2019(35):136.
[4]陈文颖.刍议音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分层教学[J].当代音乐,2019(12):57-59.
[5]朱英秀.高中英语教学中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生英语,2019(44):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