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丽君
清远市华侨中学 广东省清远市511538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听的输入重视度不足及传统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语用能力薄弱的现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听” 的形式,趣味化语言输入,激趣英语学习,从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听力输入;趣味化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主要都是从听开始的。在人类日常生活语言交流活动中,信息获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在于听。听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没有听,语言难以有效习得和综合应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语言学习具有持续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培养是持续和渐进的过程。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明确要求:根据必修课程对课外视听活动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30分钟,而选择性必修课程则要求不少于40分钟。然而,老师现行教学应试味浓,传统教学意识根深蒂固,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听的输入意识淡薄,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理解,长难句分析,语言点讲解及语法等知识的传授上,在课后很少布置听力作业或组织课外视听活动,忽视了英语听的输入。在这样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的无声教学下,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依然听不懂,说不准,读不明,写不对, 陷入了“哑巴英语”、“残障式英语”的窘境,严重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语言学习或习得过程中,把听作为吸收和巩固语言知识和培养说、读、写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石。(齐金花, 2007)语言教学不可细无“声”,本文将以“听”为突破口,尝试通过有趣的融“听”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趣味化英语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语感,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效果。
二、高中英语缺乏趣味性听力输入的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重要动力。想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听英语,进行语言输入,教师有必要将其趣味化。以听激趣,需要了解在平时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听力输入情况,以及总结分析听力输入缺乏趣味性的原因,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
(一)听力内容陈乏、局限
在调查访谈中,不少学生反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得最多的就是课文录音。就我校学生而言,现行使用的教材旧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距今已有十几年之久,其内容大多缺乏时代潮流气息、范围相对局限。对于学生来说,课文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发起他们“听”的欲望。此外,学生耳中的听力材料基本都是用字正腔圆的正式规范腔朗读录制的,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交流实际。学生习惯了听标准音,一旦和外国人正常交流时就一脸蒙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二)听力形式固化、单一
很多师生存在“为考而听”、“应试而听”的想法。他们认为开设听力课程或进行听力训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高考听力或听说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日常多元化“听”的输入重视度不足。这种意识偏差会致使学生听力训练过于模式化,形式单一,缺乏实用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文本录音的处理以检测获取信息和听力理解为主;高考听说训练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设计过于程序化,教师通常情况下只让学生自行跟着听说视频指示听读,进行机械式地训练。这种“以测代练”的听力训练模式,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听说训练教学,当然此类被动式的训练方式也很难激起学生听的兴趣和欲望,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听”的情绪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直接严重影响学生英语的学习效果。
高中学生在校学习课程内容多,学业任务压力重,学生愿意并可以用于听英语的时间本来就少。如果英语教学中没有能够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欲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那么就谈不上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听力输入量不足,质不高,听之无味,学而无趣,那么语言学习、内化和应用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无趣可言地听英语,也是鲜有成效的。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以听激趣的英语教学途径
基于以上关于“听”的现实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分享一些在英语教学中通过 “听” 来激趣英语学习,趣味化语言习得,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高的方法途径。
(一)教师可以将听力训练形式游戏化。
以听写为例,常规的听写是老师读词汇、句子或者文段,然后学生把所听到的内容写在听写本上。教师可调整趣化这种听写形式,把听的内容提前抄写或打印好在A4纸上,课前张贴在教室的四个角落,让学生玩Running Dictation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留守一位同学执笔记录,其余组员到课室四角去查看张贴的听写内容并要求即时背记下来,然后回小组传达给留守的组员做听写记录。这样的听写活动不仅有趣,还能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听写速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教师可以让朗读声音源多样化。
教师可以应用带TTS技术的文字朗读软件或网站把文本录音进行多样化制作。当前能供教师使用的英语TTS应用有很多,如微软语音朗读(即windows自带的“讲述人”功能)、IVONA、Acapela等,它们都开发了各自的语音库(即朗读声音源)。教师可以在其配备的语音库中选取不同角色和情绪的声音来录制文本录音,多样化学生听力输入体验。也可以直接把朗读发声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这样对听的同学来说是吸引和刺激的同时,对读的同学也是一种挑战和促进。
(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模态语篇形式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多模态语篇就是指包含了文字,图形,图像,图表,动画、视音频等多种模态信息的语篇。(刘晓斌,2018)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把技术和教学内容,阅读资料,文字图片,声音等结合起来,适当地运用于教学中以提升语言能力。比如:对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时,纯文本的阅读感受往往不如图文声并茂的教材同步视频更直观,给学生所带来的感受更为强烈、深刻,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老师们可以尝试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融入多模态课文视频,有需要的老师可以下载由华南名师网提供的多模态课文录音及一课一曲等视听资源,以听看读等技能相融合的形式,传递多感官信息,增加语言体验,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发展不仅要靠课堂教学,还要借助课外的泛听等活动来实现,要注意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教师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 丰富课程资源, 拓展学习渠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待与服务功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趣化听的形式有很多,需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累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结语
Last but not least,在英语课堂上,老师用英语授课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声输入。声音除了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情感、温度!听着老师熟悉的声线,用流畅动听的英语进行教学授课,娓娓道来,对学生来说如沐春风,也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学生只有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思维才能越来越活跃,技能和能力才得以发展。总而言之,俗话说:“润物细无声”,但英语教学切忌细无声。教师平时可以多收集学生喜欢的内容和题材供学生进行语言有声输入,如:歌曲、故事、新闻、演讲、访谈等。在丰富“听”的内容的同时,多思考探讨有趣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活动训练。以听激趣,重视学生听的质和量,以达到提升英语教学效果的作用,让英语课堂有声色,学生英语学习乐无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齐金花. 重视听力输入教学,提高英语交际能力[N].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刘晓斌. “看”的能力培养与教学资源设计途径,《2017 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年度报告》[R].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