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刘磊
[导读] 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关键是有良好的家园合作
        刘磊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关键是有良好的家园合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家园合作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引言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二者应密切合作、相互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影响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可以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更具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进而增进幼儿发展的统一性和系统性。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关系往往将家长视为幼儿园教育的辅助者和配合者,致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张的对立而非合作关系。
        首先,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地位不对等,造成了两者话语权力之间的不均衡和心理上的疏离。幼儿园倾向于以专业者的身份自居,将家长视为缺乏教育能力的行动者。由于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教师身份所形成的教师话语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家长行为的支配性,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力就出现了不平等。这就导致教师往往认为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系统的教育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双方关系中是教师去引导和教育家长,从而让他们具备教师眼中的科学教养观念和教育知识。在教育行为上,教师也往往以自身工作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而不考虑家庭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
        其次,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的形式化使家园共育缺乏深度和质量。基于对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识,幼儿园建立了各种家园合作的机制和平台,这些平台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构建起了全方位的交流机制。虽然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渠道众多,但实践中家园共育的作用却不理想。幼儿园在制定各项家园合作计划时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立场和需要来决定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使得家长缺乏对家园合作活动的深度参与。幼儿园主导的家园工作也缺乏持续性,教师只关注家园合作的形式,而不关注家园合作内容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以及幼儿发展的促进水平。
        再次,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目标不一致导致双方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来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受传统教育观念和社会竞争加剧的影响,家长更容易表现出小学化的倾向。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一切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通过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健全成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就容易使双方在教育实践上各行其是,尤其是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课外教育来向幼儿施加不一样的教育影响,其产生的后果甚至会消解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2家园合作的有效策略
        2.1教师也要更新观念,提升家园合作意识
        家园合作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老师的合作观念以及意愿。老师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及意识,增加家园合作的活动频率,增加两者之间的互动频率,进而有效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提升这个活动的开展效率。
        2.2家园密切合作,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现阶段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

从教唆幼儿打架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2.3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渠道与机制,提升家园联系与合作水平
        新型家园关系应为双方的联系与合作建构完善的机制和渠道以提升两者之间的合作水平。家园沟通机制与渠道的建立要确保双方沟通能做到全面、及时和有效,要确保双方的教育诉求和教育实践都能够及时得到对方的关注和回应。在具体的交流方式上,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参与对幼儿园教育的管理以及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双向交流。幼儿园则可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向家长展示幼儿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获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具体诉求。幼儿园应该将家长视为具有充分能力的行动者并与其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家长能深度参与对幼儿的教育。
        2.4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优化家园合作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家园合作应该突破时空上的限制,将家园合作关系构建成为一种新视域、全天候的关系,以优化家园合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家园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家长都必须树立为幼儿构建全方位发展环境的理念,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教育支持。对幼儿园来说,幼儿园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手段向家长传递幼儿教育的有关知识以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态,并可通过微信群等交流平台获取有关幼儿家庭教育的信息,及时把握幼儿的课外发展动态。家长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手段与幼儿园就幼儿的某一教育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商,让幼儿园可以及时地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
        2.5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
        2.6重构家园合作目标,赋予家园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
        新型家园关系的建构必须重视幼儿及幼儿园教育为一种关系性存在,这种关系性的观点既要求将幼儿发展成为具有适应复杂社会生活的各项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又要求将对幼儿的教育置于现实生活关系之中,让不同的教育主体和教育资源都能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的支持要素。因此,新型家园关系的建构必须重新审视家园合作的目标,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主体关系,应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来为幼儿建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和协作过程中,应该规避传统家园关系中幼儿园对家长的单向支配,要赋予家长充分的话语权力,让家长的教育需要和教育诉求得到认真对待。
        结束语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
        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家园合作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N].江苏教育报,2017-09-27(3):141-142.
        [2]李霞.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17(6):208-209.
        [3]凌晓楠.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5):280-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