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香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官埠小学437035
摘要:随着“以学生为本”新课改核心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动,教师们正在逐渐完成从课堂“主宰者”向课堂“引导者”角色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教师能否构建适合各个学科特点发展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教学案例,从把握新知识的衔接点、抓住新知识的关键点以及提炼新知识的生长点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诣在探究教师是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捕捉问题契机,提升教学效率,以供各方参考。
关键字: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关键因素
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方式以及提问契机的准确把握,不仅有助于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数学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使教师及时依据课堂实际教学的反馈信息,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而实现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一、控制教学的基准点
数学是一门逻辑型学科,其知识点都是融汇贯通、相互关联的,小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到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清晰理解各个数学知识点间逻辑衔接关系,则会事半功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时,首先应将有关联的新旧数学知识先进性整合优化,其次,再按照同等衔接关系对知识点进行精简提炼,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领域的探知兴趣,帮助其科学有效地构建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逻辑思维体系。
例如,在进行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结合三年级上学期所学《时、分、秒》的时间知识进行优化整理,再依据时间的长短属性从易到难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如,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常见的时间单位;如果按时间的长短给这些单位排序,应该怎样排列;离下一次儿童节还有多少时间等一些列问题导入新课。这样课前提问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理解程度,夯实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衔接关系。
二、掌握教学的关键点
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本重点内容教学工作时,应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点,依据“以学定教,随堂训练”的原则,结合日常生活数学理论实践经验进行课堂问题设计。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清晰掌控教学目标,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重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在带领三年级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对乘法的应用,创设课堂情境反复进行提问训练。如,星期天,小丽的爸爸妈妈带小丽和弟弟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其中成人票价是68元一张,学生和儿童的票价是半价,请问200元够小丽一家买票吗;若再加上小丽的爷爷和奶奶两人,大概需要多少钱等问题。通过这样不断变化的问题训练模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乘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思路,进而加强学生对多位数算法难点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
三、挖掘教学的衔接点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还应提炼数学新知识的生长点,及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拓展和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可持续性。首先。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量化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提问模式,构建数学知识问题结构框架。其次,再分解、细化课本所研究内容的难易知识点,把握恰当的提问契机。
例如,在学习课本的延伸新内容时,由于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和年龄特征,有些学生能够很快跟上教师教授的新知识的节奏,而有些学生则认知能力较差。如若教师没有把握恰当的时机,很容易使某些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而造成学生对新知识的延伸理解困难的现象。因此,对于学生能够独立自主思考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放在课前提问,带动学生初步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些深层次知识点,教师可将其分解,在课堂授课中,层层递进,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其掌握学习数学的中心思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中,教师通过捕捉提问契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要想创造出优质的教学环境不仅需要教师在授课前、授课中以及授课后根据课本教材研究内容的进度,以简单、基础、开放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大纲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教师摒弃以往传统的教条式教学观念,变“教”为“引导”,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丹丹. 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论文集,2019:61-62.
[2]张玺元,冯瑰.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