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珍 余周琴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陕西 安康 725411)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参与数学课学习的过程中,其计算能力养成情况,是决定其学习质量和水平建设的关键。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在执教期间重点关注学生计算能力有效培育,根据其思维认知和技能基础,在计算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数学课时间探索活动当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培养
前言: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过程中离不开计算能力的支撑。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计算模块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创新,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空间,并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助力学生更加深入、高效地探索数学领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
若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其对计算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计算模块进行合理规划[1]。在教法上进行创新,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促使其意识到计算能力养成对自身深入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高效解决数学问题所具有的作用,并以此为支撑端正计算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自主规范自身在计算模块的训练态度和行为表现。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搜集和整理趣味的数学文化,将数学故事导入到课堂上,让学生对基础的计算知识以及其包含的内在含义形成良好的认识。
比如说,在针对“分数加减法运算”进行教学时,则可以设置趣味的故事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兴趣,融入小猪佩奇的动漫故事,创设分蛋糕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所掌握的分数通分和约分定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计算主动性
在针对计算模块进行授课期间,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有效培养[2]。并在情境创设方面进行规范设置,让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发散和联想,同时也能够根据具体的计算内容创设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效地探寻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技巧,针对具体的计算思路进行梳理。
比如说,在针对“乘法”组织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乘法的概念和基础定理加深认识,则可以在课堂上合理设置数学情境,直观展示具体的数学模型。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四排飞机模型,每一排有5个飞机,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就乘法的运算定理进行分析,让学生尝试着通过自主分析,探索乘法的计算规律。
三、加强实物演示,提升计算能力
在进行计算授课期间,为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具体的计算规律,夯实对计算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基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教具,加强实物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计算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计算问题的解决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说,在针对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演示和推理,比如说为学生准备若干数量的塑料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演示操作,并以此为支撑启发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整体的计算反应能力。
四、加强练习与强化训练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教师需要在练习活动上进行合理规划与设置[3]。让其能够拥有良好的训练环境,并促使学生在丰富的训练支撑下,有效地掌握基础的运算方法和技巧,积累计算经验,提高计算综合水平。首先,教师需要在训练类型上进行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笔算、口算和心算活动当中,从不同层面激发学生的计算潜能。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探索和总结计算的规律,教师可以合理设置计算专题,
比如说,围绕小数的乘法设置训练专题,就相关计算习题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参与专题训练的过程中,总结小数乘法计算的规律。同时,在组织学生进行计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反思,做好错题笔记有效整理。全面分析自身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复习基础计算定理,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督促学生在参与计算训练的过程中,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从而保证学生在计算训练中所达到的正确率更高,也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结论:依前所述,在数学课教学实施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在具体的授课方法和活动开展上进行创新。要让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兴趣意识,并在计算活动深入开发和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地掌握基础运算知识,让学生懂得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计算能力,对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和探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方面的实际分析与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甘凤臣.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才智,2020(09):71.
[2]展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127.
[3]郝为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