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英
(浙江省义乌市北苑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快了网络时代的来临。如今,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之下,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期间,应当积极对网络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进行运用,这样有助于对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对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化,进而帮助儿童理解以及掌握。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能够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之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前言:伴随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以及进步,学生早已开展与网络进行接触。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之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逐渐摆脱了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热情,对其知识量进行有效丰富,同时对其视野进行有效扩充。所以,对互联网+之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意义重大。
一、网络环境能够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对儿童视野进行拓展
在以往教学当中,数学教师经常通过文本内容对知识进行讲解。但是,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练习,教材内容会对儿童发展造成限制。但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能够为儿童提供丰富内容,有效拓展儿童视野,进而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1-2]。
(二)有利于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
一般来说,儿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一些抽象性较高的内容,儿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之下,数学教师可以把抽象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从而促使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轻松学习,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当前,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不少教师都通过讲授方法开展教学,这不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教学效率。但教师对网络技术进行运用,可以快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促使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二、互联网+之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电子白板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在小学时期,数学知识比较分散,如果教师单纯通过板书形式开展教学,很难把分散的知识讲解清楚,致使儿童学习效率比较低,很难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对电子白板进行运用,这样可以对分散的知识进行清晰呈现,除了可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之外,同时还能促使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不断提升。此外,在复习阶段对电子白板加以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复习效率以及效果,进而帮助儿童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例如,开展“三角形面积”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让儿童直观看到三角形面积有关的整个探究以及计算过程,这样可以加深儿童对于公式具体推导过程的理解,可以加深儿童印象,同时便于儿童在日后解题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除此之外,在此过程之中,还能让儿童对相应的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加以掌握,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效率。
(二)借助微课引导儿童进行合作探究
如今,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之下,数学教师可借助网络建立自主探究的课堂,促使儿童在网络以及教师指导之下进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借助小组形式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可以降低儿童的学习难度。而且,通过合作探究,儿童学习可以变得极具探究价值以及趣味性,进而有效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3]。如此一来,儿童除了能够获得求知快乐,对知识具体行程过程进行感受,建立自身知识结构之外,同时还能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借助网络展开合作探究之时,数学教师需对鲜明主题进行设计,同时制作生动形象的微课视频,为儿童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主动积极的进行探究。
(三)借助多媒体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
借多媒体开展教学,这是当前多数教师惯用的一种方法,可以突显出多媒体具有的价值,数学教师可以把任务型这种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进行结合,在多媒体具有的辅助作用以及学习任务具体指导之下,让师生展开多元互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比如,进行“圆的体积”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借多媒体对把圆柱分割成4个等份、8个等份以及16个等份的动画视频进行播放,之后将圆柱拼接成一个与长方体相似的图形,这样儿童在对长方体的体积进行计算以后,可以对长方体当中的长度和宽度与圆柱体底面积、半径间的关联进行了解,进而对圆柱体积对应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进行掌握。
结论:综上可知,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之下开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对儿童视野进行拓展,有利于儿童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并且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为此,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借助微课引导儿童进行合作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进而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璟.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措施探讨[J].读写算,2020(25):23.
[2]鞠爱梅.“互联网+”下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7):62.
[3]王秀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