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中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5期   作者:尹斌
[导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尹斌
        江西省井冈山中学   江西吉安    3436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深刻领会数学知识的奥妙,随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育;初中生;数学思维;教学途径
        引言: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对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本文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思维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通过质疑,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基于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周围生活中发生的数学现象或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并敢于提出质疑,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确立其主人的地位,并鼓励学生消除他们胆怯、畏惧的心理,使学生能够放下戒备心理,放松主动的对自身关于问题地看法与思考进行表述。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质疑来发散学生思维,然后再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质疑进行验证、探索,使学生对自身的问题和探究结果之间建立一定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猜测、探索、判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探讨中、问题碰撞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要培养学生始终保持质疑的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才可以有新发现。通过坚持这样的行为习惯,才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通过教学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沉默、紧张的教学气氛,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未被打开,学生的探索欲望被压抑。对于初中生而言,新的数学知识比较陌生,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并且对数学知识丧失兴趣。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问题的设计,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思维。教学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同学针对自身质疑提出问题。“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教师可以利用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并设计出富有逻辑性与趣味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课中,教师可以先通过问题引出本节内容“我们至少需要几个条件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在问题探索中,学生发现一个条件、两个条件都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成立,提出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是否任意的三个对应条件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都全等呢?”学生会继续思考验证,通过画图、推理等方式进行探索,从而找到了很多反例,比如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有两条边、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未必全等。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使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通过数学想象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将现实中的数学现象想象成为数学模型的形式,并可以对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想象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基本能力,只有拥有较强的空间思维意识,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现象的积累。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如果不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只会停留在表面,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掌握数学的本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培养学生透过数学现象看到数学本质的能力。
        比如在“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课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任何物体进观察、想象,比如,水杯、房子、课本等物体进行空间、立体想象,并试着画出他们各个角度的平面图。这样从生活中不断进行数学思维锻炼,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空间感,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构建数学知识框架,提升数学思维逻辑能力
        数学知识框架的构建是在学生数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于片面、零碎的数学知识概念进行概括,概括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类、重新构建的过程。没有数学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就容易停留在表面、零散、片面化的程度,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阻碍了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通过概括,学生可以有效提升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数学知识更具连贯性,并可以有效构建属于自身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点中,分为方程、方程的应用、不等式(组)三大知识点,其中方程分为: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和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中又分为:定义与解、解法步骤、应用三个小知识点等等。数学知识含括大量的知识点,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日常所学零星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框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全方位掌控,从而建立属于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提升数学思维逻辑能力。
        总结:
        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应将教育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以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受益的数学思维为教学理念。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用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苏红云.基于兴趣主导的初中数学思维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248-249.
        [2]王国强,段志贵.构建初中数学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59-62.
        [3]朱如梅.刍议初中数学思维训练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2020(20):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