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婧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科学内涵,围绕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提升课堂有效性方面开展研究,旨在适应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需求,有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各大院校招生数量屡创新高,但人才培养质量却大幅下降,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逐渐认识到,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人才素质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秉承学生至上的思想,不断创新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主体竞争力,为国家、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源于人本主义哲学流派,旨在以尊崇人性为根本,重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推行中,主张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促进个体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这里所提到的发展,既包含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掌握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更指向于人的终身发展及个人能力的培养,既包括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构建、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上述目标共同构成了学生在个体发展中应具备的各项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渠道。学生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得到的体验是最为直观且真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将影响学生发展的潜在因素蕴藏于教学资源及教学活动中,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释放个体的发展潜力,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使知识与情感价值的建构转化为智能因素,促进人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既有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群体特征,同时又拥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思想上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对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表达赞许。在心理上表现为果敢独立,勇于接受挑战,拒绝随波逐流,同时富有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渴望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拒绝接受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甚至与教师所教授的传统知识观点形成对立,敢于离经叛道。尽管在个性上表现为标新立异,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始终充满热情,期望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获得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我。
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是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是鼓励教师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其专业潜质,从根本上保持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需结合专业特点,探索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在重视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增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教学模式多样化
长期以来,各大院校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口号,喊得响亮也喊得漂亮,而真正能够做到将“以人为本”落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学校却少之又少。高职院校教师虽已认识到培养学生个性艺术素养的重要性,但却不愿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将教师自身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无法真正“落地”。
以人为本强调教师的授课模式应以多种形式并存的方式呈现于课堂活动中,不应拘泥于课件的展示与讲解、实操的演示与讲授。而应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首要目标,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解构成艺术时,先于课程讲授向学生布置完成相应的艺术创作,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结合自身实践与思考得出结论。
大力拓展教学空间,与各大院校、社会企业、文化艺术公共资源实现合作交流,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工作室等校内实训环境。在与一线工作人员实现直面交流、实地考察中完成专业学习,凸显社会性学习的优势,拓宽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眼界与学识。
二、教学资源开放化
教学资源是学生触及学科专业知识的先行军,开放多样的教学资源是改进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传统教学活动中,文本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许多教材多年未进行内容的修订与更新,知识陈旧,甚至与当下时代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通过编写自编讲义来完成教材的辅助教学,通过对课程的理解和开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共享学习资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大院校已认识到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开发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并充实本校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在获取本校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利用网络获得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优质资源。这一开放性平台,以海量信息的优势吸引着充满学习热情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群体。开放性网络资源虽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其弊端性也不容小觑,特别是是网络所呈现的学习资源过于繁杂,学生对平台所推送的信息缺少甄别能力,易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鉴于此,高职院校应设立自有数字图书馆,不断丰富可供学生进行参考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从专业角度筛选优质的艺术设计类学习资源,并进行分类整理,依照学生的个性需求分享给不同的需求学生,避免学生因在网络中漫无目的地求索而导致时间资源的浪费。
三、学习形式自由化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的主观意愿及自身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如,针对专业兴趣进行类型测试,将所学专业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到未来期望从事的工作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或如创设专题工作室,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既能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习,教师的个人风格,工作作风也会激起学生渴望成才的愿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学习形式,将教、学、做贯穿技能操作主线,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技能操作中的表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并根据每个学生在学习环节中所表现出的薄弱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同时,也可采用“生生”组合的学习形式。小组活动中,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相互之间也可做到优势互补,发挥个人优势和潜能,既提高了专业能力,也使得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课题名称: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于“以人为本”的课堂有效性解析及实证研究 课题编号:2020-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