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华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2017年版2020年修订)已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 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 感和社会责任感。以上内容高度概括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立什么德,育什么人;思想站位之高,前所未有。价值取向已定,情感归属已明;不仅为高考命题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凸显了高考命题特点,是选拔人才的一把尺子,引导教学,一量到底。
高考作文命题把立德树人作为一个最根本的准则,同时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有分量的作文是最能体现一个考生的三观的,其中就蕴含着他们的价值倾向,核心素养,情感态度,文化底蕴……显然,高考作文对一个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审视当下,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现状是:平时学习缺乏写作的冲动和激情,不愿写作,更有甚者是排斥写作。写作本是有感而发的自然而然的活动,是运用文字进行表情达意进而实现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体验自我、主客观结合进行创造性语言文字表述的心理过程。正如尹相如《写作教程》所说:“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过程。”[③]以文字表述为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顶级、最核心的部分。在中学作文教学时应落实作文本位理念,所谓作文本位就是将作文看做基本写作活动范畴,既然是写作,所写作品应体现三重世界:即语言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应该是我口写我手,真情实感地运用语言文字描写社会生活和心灵体验。
高中学习仅仅是一个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他的全部。所以要学会生活、读书与写作,既要精读一篇文章,也要会博览群书,但又不鼓励学生无限制地阅读,读透经典自称文。要对生活、生命、学习感兴趣,阅读有生命的文字,用心灵感知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生活本身即是语文。
优秀作文符合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由此而知,“曲”是使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扣题行文,也即在规定的跑道内跑,有自己的思想,有见地,有水准,切入角度独特,立意深刻,境界高雅;行文要有一定纵深性、逻辑性,格调高昂,行文大气,有大我情怀,感情真挚。
第三、构思巧妙独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结构完整严谨,有创新,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语言富有文采,句式灵活,材料新颖典型,不落俗套,行文具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美。
第四、层层剖析材料,围绕材料来行文。材料贯穿行文的始终,内容要充实,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有行动之语,言之有物。书写工整认真,字体美观漂亮,卷面干净整洁,清新自然。同时,在平时写作训练过程中,更应该重视以下两点:
一、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作文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价值导向比较明显,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二、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
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考题,大多涉及国家发展、时代青年等话题。疫情中涌现的优秀人物大家需要记在心上。因为这正是这些优秀的时代青年,体现了我国的时代风貌,我们是“精神强国”!坚守奉献 医者仁心 人间大爱 青年担当 家国情怀 社会责任 敬畏自然 悲悯善良 理性思考(?可和“批判精神”“独立思考”关联) 乐观心理 民情民生。
近一两年时评即“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而纵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精神、包含极强时代色彩的“时政作文”正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
“时政作文”的写作方式与时评文的写作方式在素材、立意、结构和论证等方面,均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结合“时代与青年”“媒介素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前高考作文备考热点话题一起从中悟出满分作文的写作之道。
话题一:青年与时代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岁月,亲历繁荣发展的伟大变革,对时代进步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新锐、崇尚个性,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青年勇于担责、无私奉献,赢得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广泛赞誉;习总书记也在讲话中多次赞扬、肯定、鼓励广大青年。所以,“青年与时代”必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中的热点话题。
话题二:媒介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进了全媒体时代。我们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获取最新资讯的同时,也以更便捷的方式、更低的门槛表达自我、参与讨论。于是,全媒体时代对每一位公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介素养”。尤其是近一年来,关于“网络暴力”“粉丝控评”“谣言传播”等讨论愈发激烈。
部编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媒介素养”,它是指:理性面对全媒体时代,善于运用各种媒介与人交流沟通,获取信息;能够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辨别真实与虚假,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作为一个新兴话题,“媒介素养”很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话题三: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命运的新理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11日,“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写入宪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强调:“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疾病的斗争。”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成为高考考生关注的一个备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