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学校开展“劳动周”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4期   作者:江雪梅
[导读] 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薄弱、弱化的现状

         江雪梅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摘要: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薄弱、弱化的现状,2020年3月26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从五个方面十八条对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做了详细的指导,对学校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见》中明确要求 “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这可以作为当前劳动教育的突破口。
         关键词:劳动周;有效开展
         
         
         2012年《西安晚报》报道,湖北一男子大学毕业14年不愿工作疑饿死家中。他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工作,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最终被人发现“宅”死家中,疑是饿死。这样不劳动懒惰致死的虽是个案,但大批的“啃老族”“小皇帝”却屡见不鲜。早晚家长接送孩子,家长替孩子背书包,这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校园风景线;不爱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者,鄙视体力劳动,缺乏正确的劳动观,这也是我们生活里的不雅画卷。
         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薄弱、弱化的现状,2020年3月26日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从五个方面十八条对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做了详细的指导,对学校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见》中明确要求 “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这可以作为当前劳动教育的突破口。对于劳动周如何在九年制学校有效开展,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认识设立“劳动周”的积极意义
         (一)“劳动周”丰富的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劳动教育也需要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脏、苦、累往往成了劳动的代名词,会让孩子对劳动产生排斥心理,形成抵触情绪,厌恶劳动,躲避劳动。九年制学校的孩子一般是6-15岁,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竞争意识强、有强烈的的自尊心、好表现等心理特征,学校通过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参与到劳动教育中,起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让孩子通过活动的参与,克服困难,体验到劳动后收获的乐趣,让孩子喜欢劳动,亲近劳动,热爱劳动。
         (二)“劳动周”可以增强学校与家庭的有机联系。《意见》中明确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是主导教育,家校只有紧密配合,认识一致,措施协同,孩子的劳动教育才会真正落实。劳动周中可设立“家长劳动教育讲堂”,让各行各业的优秀的劳动者,走进班级课堂,讲述自己的劳动体验,展现劳动收获,分享劳动快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周中可举办“家庭劳动教育经验论坛”,让有教育经验的家长、教师、专家进行劳动教育沙龙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切实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三)“劳动周”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提前布置,集中展现。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会一定的劳动技能。如一年级“收拾整理书包”,二年级“穿衣系鞋带”,七年级“我是小厨师——做菜比赛”,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活动中体验了劳动,学会了技能,收获了快乐。
          (四)“劳动周”可以弘扬正确的劳动观。6-15岁的孩子在塑造劳动价值观的过程中,不能是抽象的,应该是具体的;不能是强制的,而应是自觉的。

劳动周活动的开展,正好为孩子们提供了具体的生动的活动载体,劳动周的启动仪式、集中丰富的各种劳动体验、征文演讲的宣传、辩论赛的争论,劳动之星的评选,这些活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劳动意识。
         二、 抓住“劳动周”有效开展的多种途径
         (一)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劳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孩子们劳动的习惯养成,生活技能的养成多数是在家里。劳动周活动的内容、要求、育人目标等要告知家长,家校合一,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更明显。也杜绝了“两面派”的情况,有的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热爱劳动,在家里依然是“小皇帝”“小公主”。
         (二)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劳动周活动的开展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小学低段主要设置校内内容,高段和初中可以设置校外体验活动。如走进养老院、走进自然植树等校外活动。
         (三)劳育与四育的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五育虽有自己不同的育人目标和任务,但更多的是有机的融合。在设置劳动周的活动时,要将劳育与其他四育有机融合。劳育与德育中的志愿服务的结合,劳育与智育的科创课程的结合,劳育与体育运动的结合,劳育与美育的舞蹈、合唱的结合。劳动周活动的设置将劳育与四育整合,实现劳育的丰富性、生动性、实效性。
         (四)上课时间与假期时间的结合。劳动周的理解不是单纯的一个周,可以是无数个一周。学校上课时间可以安排一个周,假期里的时间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安排。对学生生活自理习惯的培养就不是一周能形成的,就可以延伸到假期里完成。
         三、把握“劳动周”有效评价的多样方式
         (一)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劳动周通过评比、评选“劳动之星”“劳动技能之星”,推选、展示、表彰的过程中让受表彰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荣誉感、承认感,他人的评价让自己有获得感;同时也是让其他学生比照自我,以身边的榜样为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原动力。
(二)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过程性的评价很重要,只有长期坚持劳动,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采用成长记录袋、日常劳动记录表等对学生的劳动过程进行评价。在劳动周中尽量多为学生搭建劳动技能展示的舞台,让劳动技能突出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找寻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将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更好的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三)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家庭的协同。特别是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更需要过程性评价,家庭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家校协同的劳动评价体系。
         (四)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劳动周”活动是一个集中的、短期的活动,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结合学生的长期的劳动表现,不能局限于“劳动周”,这样更好的将平时的劳动教育与“劳动周”融合。一方面“劳动周”是对平时的劳动教育的一个集中展示,另一方面“劳动周”的活动要延展到平时的劳动教育中,让学生在长期的劳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劳动教育品质和习惯。
         要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紧迫性,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劳动价值观,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学校协同家校力量,统筹规划,构建完善学校的劳动课程体系,“劳动周”只是其中的一个突破点,以此为基点,不断的向劳动教育的深度、宽度、长度延展,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的机制,实现“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劳动育人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