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亚楠
[导读]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李亚楠
        衡水市前进小学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情感,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渗透情感教育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1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情感性。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数学、美术等等课程内容,其从本质上来讲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和体验,教师的教注重情感的表达,而学生的学也应当立足于情感体验。换而言之,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情动人,通过对周边事物的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一定的积极的情感,以此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与此同时,情感性也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寓教于乐。第二,形象性。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形象思维,通过进一步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到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丰富自身语言,尽可能多使用形象的、描绘性的语言,以此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相应的画面。要充分实现情感教育的渗透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游戏模式等等方式方法,切实激发学生的形象性思维。
        2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本是情感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单纯对文章中的词句进行讲解,则不利于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对文章表达情感的词句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其此时的思想感情,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使其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有利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提出的新教学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逐步完成素质教育目标。
        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3.1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比如角色扮演、分组朗读等,引发学生的共鸣。创设情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文章中主人公的精神,深化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受到影响,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情感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普罗米修斯》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宙斯的残暴,为人类盗来赖以生存的火种,即使受到严厉的惩罚也不屈服的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分组,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整个故事,通过比较选择最好的小组进行课堂表演。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将表演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通过表演的形式,学生可以感受普罗米修斯经历的痛苦以及他面对折磨也不屈服的精神,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充分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同时受到表演的感染,在心中种下即使面对困难、遭遇挫折也决不放弃的种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大声的朗读文章内容,或者播放一些影视片段,通过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发学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情感,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渐渐地提高自己的情感素质。


        3.2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体味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和情感宝库,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篇篇皆精品。情感渗透在文章的每一个词语和句子之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课文中潜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情”,从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的目的。例如《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蕴含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我在课前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反复体味,深入老人与海鸥的情感深处去感受老人对海鸥如亲人一般的情感,不惜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不惜将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大部分用于给海鸥买吃的。十多年如一日,为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所以当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有如此意想不到的举动,如儿女一样为老人送行。当我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一幕的感受时,发现许多学生眼中噙着泪水,有的学生书本已经湿透,原来文本的情在学生的心中已经萌生,此处是无声胜有声啊!本节教学结束后我深深的感受到,课文教学已经结束,而文中人与动物的美好情感却会在老师与学生的心中久久荡漾!
        3.3通过朗读感受情感,提高学生情感素养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到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大声朗读课文能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上采取朗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热情。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教师在为学生范读课文时要在文中关键句子处保持庄重的语调,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多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唤起民族自豪感。
        3.4联系生活,引起学生共情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的情感感知首先来源于生活,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喜恶是学生基本的情感感知,教师将文章情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引起学生的共情。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而且学生也会对文章的内容更加深刻,最终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以《腊八粥》为例,这篇文章中生动描述了小主人公在等待腊八粥时急切的心情,也描述了小主人公在吃到腊八粥时满足、愉悦的心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感知小主人公的心情。比如教师问学生有没有最喜欢吃的饭菜,有的学生回答东坡肉,有的学生回答饺子,还有的学生回答红烧猪脚。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父母在做自己喜欢的饭时的心情,学生有的说开心,有的说期待,有的说着急。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情带入到文章中,感受小主人公的心情。教师再问学生当自己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时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开心,有的学生说激动,有的学生说满足,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了解主人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文章的情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就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解读也会更加透彻。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小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要创造教学导入情境,以情激发教学氛围,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小学生带着情感进入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新课堂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1):338.
        [2]蔡红干.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1):31.
        [3]张炳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分析[J].名师在线,2019,(04):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