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梅 杨杏芳
云南省保山市永昌小学 678000
[内容摘要] 语文是促进小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文化学习、传承的重要方式。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以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宗旨,营造文化氛围,以汉字和古诗词教学为突破口,促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化素养 引领
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还需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知识、思想和艺术等方面形成的优势文化进而与人进行流利交谈的能力。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以哲学素养、伦理素养、艺术素养、历史素养和语言素养为核心的文化素养。
哲学素养是指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性而深刻的,并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成为自己教学的根本立场和指导思想,乃至形成一套成熟而独到的思想体系。有了这一思想体系,才不会被时髦所诱惑,不会被风向所摇摆,而是向着一个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伦理素养是指教师因高尚的道德所树立起的人格魅力,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在解读课文时对假、恶、丑的无情鞭挞,对真、善、美的真诚颂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崇美之心,应该给学生以鲜明、正确的道德导向。
艺术素养是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艺术技能和在教学中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灵活运用。艺术修养会对一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言谈举止以及审美眼光产生重大影响。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语文老师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关键要看一个老师怎样在教学中借鉴、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服务。
历史素养是指教师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以及在宏观上把握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不仅包括社会史的知识,还包括哲学史、教育史、文学史的知识等等。在教学中,视野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和广度。视野狭窄的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视野开阔的人,纵横捭阖,驰骋古今。
语言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读写技能,二是教师对语言的理论认识,三是教师运用母语教学的能力。语言素养最能反映教师的个性、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在不断地探索、提升自己对汉语语言特征的把握,以便能按照汉语言的规律进行教学。固然,语言的训练需要老师反复指导学生读写,需要精心设计各种练习,但是真正达到化境的老师,总是在被人忽视的地方,妙手点化,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二、培养小学生文化素养的策略
文化是民族的载体,是社会的缩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性的标志。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直接影响学生品质的形成。加强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塑造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让优秀文化在现代社会得到升华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文化建设
将校园变成文化园。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在校园的围墙、走廊、花坛、厕所、餐厅、阅报栏、文化墙等公共场所,用诗文、诗画、名言佳句来装点。班级利用黑板一角开设“每日一句 ”“每周一诗”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利用校园广播站开设国学经典诵读欣赏等栏目,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
多样诵读,激发诵读兴趣。让学生根据经典的语言描绘、绘画、编演,尝试制作经典诵读小报,从而活化经典、再现经典。有条件的学校可结合语文教材,进行知识的拓展,开发古诗文校本教材。
带领学生走进第二课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学生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主动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结合重要节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名人馆等具备社会教育功能的文化场所,参观学习,听讲座,参与相关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家长带领孩子到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传习馆参观学习、实践体验,丰富阅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二)在汉字教学中诠释文化内涵
汉字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汉字的发展演变都蕴含着先人的智慧,所以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发掘汉字的内涵,向学生展示汉字的魅力,以此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汉字学习。通过带领学生了解汉字所蕴含的重要思想,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汉字在形体上经历了由甲骨文到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或称大篆)、小篆、隶书,直到楷书、行书、草书等演变过程,由繁到简,符号性越来越强。而造字之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法。象形字是汉字的起源,随着表意丰富性的需要,才有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为此,我们在汉字教学中,要从字形入手,激发学生认知汉字的兴趣,进而认知汉字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每一个汉字的内涵进行系统解释,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一个个语言符号,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汉字文化有着全面的把握,更好的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三)发挥诗词教学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效能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千年沧桑,经久不衰。灿烂文化的传承是基于对古诗的热爱,对诗人的敬重之上的。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即,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说道:“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小学是一个人接受文化启蒙的时期,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我们接受经典、传承经典的奠基石,影响深远。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探讨,将古诗词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本质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
古诗词的教学,关键是在文化传承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要重视对环境的渲染,让学生从对古诗词的意象认知基础上,发现、领悟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前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教材插图、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配图、音乐等辅助设备中感受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进一步的教学中,要能让学生在诗词阅读过程中,在脑海中还原出诗句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师再配以对作者精神和时代特点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之美;再进一步,要能让学生结合对诗人精神、时代面貌的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词的理解。
总之,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要立足于文化素养建设,进一步引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玲.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探究 [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2]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下)[J].课程.教材.教法. 2002(11)
[3] 钟启泉.文化素养的“文化”在哪里——文化素养研究的构图 [N]. 中国教育报,201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