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学习下的情境创设分析——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伟霞
[导读] 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生动趣味性、情感互动性及整体系统化的重要措施
        李伟霞  
        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二七一双语小学  山东 261000
        摘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生动趣味性、情感互动性及整体系统化的重要措施,也对小学生文学素养、思想情感、审美情绪及语言能力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下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合理的新策略来提高情境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单元整体学习;情境创设;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以往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以语言与问题情境为主,情境内容也侧重于课文片段,降低了教学情境的灵活多样性与完整持续性,限制了其基本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老师应从情境创设目标、内容及评价等多种层面来创新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来学习掌握文章内容,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探究兴趣,助推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思维品质及实践运用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概括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随意化
        部分老师直接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创设教学情境,降低了小学生在情境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性与情境教学活动的严谨性,同时,部分老师依旧没有明确情境创设目标,也没有掌握情境创设核心内容,加剧了语文情境创设的随意性、局限性与低效性,削弱了其对小学生自学探究方向的引导及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助推作用。
        (二)情境创设的模块化
        许多老师将情境创设等同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课文相关视频,加剧了情境创设形式的单一雷同性。还有少数老师将情境教学看作小说、戏剧、语言故事等类型文章的唯一教学方法,一味地要求小学生扮演并模仿文章中不同人物角色的一言一行,虽然具体完整的呈现了课文内容,但是也造成了情境内容的传统局限性及情境创设模式的固定僵硬化,降低了其对小学生创新思维、情感表达及自主探究能力的积极影响力。另外,大多数老师很少创设问题、语言描述等其他形式的情景,加剧了教学情境形式的单一性。
        (三)情境创设内容与形式脱节
        很多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习惯性的将文章内容编辑制作成信息量巨大的PPT,压缩了小学生自由思考与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还有一些老师直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技术来创设不同主题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教学视频以鲜艳图片、动漫及影视资料为主,但是却很少使用文字词语,降低了情境创设内容的全面灵活性。同时,大量的图画、视频也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与精力,干扰小学生正常的思考,阻碍师生互动交流,进而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下降。
        (四)小学生主体性较弱
        老师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思考方法及视角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许多老师会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来决定情境形式内容,但是很少会考虑小学生是否喜欢和准确理解这些的教学情境,造成了教学情境与小学生理解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及生活实践的脱节。还有一些老师直接根据学校相关政策来创设教学情境,也就是说其会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要求及教师考核机制等来决定情境主题、内容及形式,这些都削弱了小学生在情境创设中的主体性及情境教学活动的趣味实效性。
二、大单元整体学习下的情境创设策略
        (一)了解编者意图
        老师应精读语文教材,了解不同单元侧重讲解的知识,分析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层级关系与内在关联性,并在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提纲、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及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等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此时,老师可以详细阅读语文教材上的单元说明,了解该单元不同文章之间的隐秘关系,从整体出发来创设主题相同且具有较强持续性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老师通过分析单元解说中的“金秋”、“树叶”、“花瓣”等词语来分析该单元核心教学内容,知道该单位文章侧重于讲解秋天相关知识,并根据教学提纲及教学目标来将该单元目标设定为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于是,老师可以将“秋”设定为单元情境创设主题,将理解方法作为情境创设的核心内容。
        (二)调查研究小学生学习诉求
        老师既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主题班会及交流分析会等途径来了解小学生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与情境教学活动的意见,也可以通过分析小学生最近时间段不同语文专题测试结果来推测小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更可以通过认真观察小学生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初步判断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这些都为老师调整情境创设主题内容及规模形式等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同时,老师让小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客观看待自身与教材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小学生的角度与立场来筛选出教材中说新颖有趣的文章片段,参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来综合判断小学生对文章中不同片段的学习效果,比如,可能出现的学习困惑,对段落内容及文章主旨思想的理解等等,这些都帮助老师明确情境创设主题及组织开展的时机等。另外,老师还应转变情境教学语言,与小学生一起分析确定情境主题与形式,让小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情境创设与组织实施活动中来,这些都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情境的整体系统性与持续高效性[1]。
        例如,老师分别设计以“秋天”与“阅读理解”两个主题的调研问卷,了解小学生对秋天的理解认知,明确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日常学习习惯,并在结合小学生喜欢新颖有趣、新鲜刺激事物的性格特征来决定采用不同形式的情境。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小学生介绍其认为可以采用的不同形式情境,有的小学生比较喜欢多媒体教学情境,而有的小学生则喜欢分组合作情境,老师让小学生在辩论中确定情境形式,有效提高了小学生在情境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
        (三)老师个性化情境创设
        老师应在明确情境创设目标及单元教学目标等基础上来对教材单元知识内容进行筛选,并在概括总结单元知识特点及小学生兴趣爱好等基础上来创造性的设计新颖灵活的教学情境,比如,问题、语言描述、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情境。其中,问题教学情境则是老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3-5个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内容相同,让小学生在逐个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形成不同的情景,提高小学生语文思维的活跃性,掌握文章核心内容;语言情境则是指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出不同的情景,激发了小学生的想象创造力与思考能力[2]。
        例如,老师可以先让小学生在阅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等该单元文章之后,用语言来描述其眼中和心目中的秋,并让小学生用画笔来画秋天风景图,提高了教学情境的灵活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情境教学效果。
        (四)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以往老师会根据小学生语文专题测试来评价语文教学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小学生在语文情境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让小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主体,在情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小学生介绍其对本次情境教学活动的看法与建议,分享其情境教学活动的学习成果,鼓励小学生在自我评价其情境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利用打分制来客观评价情境教学活动,另外,老师还应对小学生教学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点评分析,并将其纳入小学生期末评价范围之内,这些都有效提高了情境教学评价结果的全面合理性与指导参考性[3]。
        例如,在情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老师让小学生将其活动体验写到一张纸上,并将该纸条投放到专门的评价信箱之内,老师对小学生的观点与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帮助老师不断调整完善情境创设方案。同时,老师还应对每一位小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打分,将该分数计入小学生评价考核范畴之内,从而提高了小学生教学评价结果的科学正确性。
结论:正视传统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创新情境创设策略对深化语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教材编撰意图、了解小学生语文能力及创新情境教学形式等途径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小学生语文自主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为实现小学生及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南北桥,2018( 24) .
[2]张愈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2016( 23)
[3]周敏,倪华平.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交际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9).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