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敏霞
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校 山西太原 030024
摘要:语文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
1导言
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将其作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并促进知识体系健全,而且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建设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多吸收各类先进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以不断开发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当前阶段的教育工作明显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导致学生仅仅是作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指导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才能够保障学生毕业后不会因为语文知识欠缺而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很明显这与我国的基本教育理念不相符,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培养。
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3.1个性差异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
比如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3.2发挥情境教学法优势,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培养
促进高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不错的选择。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该种教学模式,在全方位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出合理的情景,并且设置好相应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学习整篇课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地位被充分尊重了,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更加积极地回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文思维。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播放一些与荷塘月色有关的歌曲或者视频,供学生自由欣赏,在恰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沉浸在其中,充分感受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入恰当的提问,例如“荷塘月色最能够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作者希望借助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情感”等,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开放性十足,学生完全可以带着问题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在细细品味文章的同时,找寻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再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的时候,作品是诗人晚年所创,饱含着悲愁和凄苦,高中学生缺乏人生经历,难以真正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词人的经历,引导学生阅读这首词的时候把握好主线,明确朗读要求,感受“境由心生”“音容笑貌”促进课堂教学幻境的进一步丰富,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感受其内心的愁苦。
3.3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为人的思维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具备深刻、敏捷的语文思维是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灵活性:其一,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析文本,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其二,教师要提升学生运用不同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3.4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激励学生思维拓展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同学群体学习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营造起更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在互帮互助过程中也能增进语文知识的分享和思维认知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合作学习关键在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务必要将之作为学习中的关键点,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以及学习任务布置,使学生在任务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安排。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行收集一定的学习资料,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充分增进了学生语文思维独立性要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5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透过生活讲述语文往往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生活化语文资源,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深入探讨“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儿子,那么她是否会幸福的生活”“如果祥林嫂的丈夫没有去世,那么她的人生又会有不一样吗”。在学生就这些问题探讨之前,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代社会妇女年纪轻轻就失去丈夫,儿子,那么她们的生活会出现什么变化,是否能够继续平静生活,对比显示,学生意识到祥林嫂之所以有着悲惨的人生并不是这些外因所致,而是其处于封建社会,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时代的产物,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一定要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语文教学,运用更多新型有效的手段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周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7+143.
[2]赵涛.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6):94-95.
[3]姜旭日.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5(28):192.
[4]孙伟伟.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方式[J].才智,2017(08):185.